《抗心律失常药》课件.ppt

《抗心律失常药》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一章

抗心律失常药;概述;;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特点

1、药物与作用部位:

(1)作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

阻滞Na+通道:奎尼丁;

轻度阻滞Na+通道,主要促k+外流:利多卡因等;

阻滞Ca++通道:维拉帕米(异搏定);

(2)拮抗心脏的交感效应:

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心得安)。;2、要有高度的选择性:

要求既治疗心律失常,又不影响正常的心脏起搏、传导系统;

3、但是,选择性是相对的,剂量过大时,可导致药源性心律失常;

4、酸中毒、低血钾、心肌缺血时,治疗量也可诱发心律失常。

因此,要正确、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必须掌握心脏电生理特

征、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1.心肌细胞膜电位

2.快反响和慢反响电活动

3.膜反响性与传导速度

4.有效不应期;一、心肌细胞膜电位

静息电位〔RP〕:是指安静状态下心肌细胞膜两侧的电位

差,一般是外正内负。膜内较膜外-90mv(心室肌、蒲氏纤维)

;;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1期:

快Na+通道失活

+

激活Ito通道

K+一过性外流

快速复极化

〔1期〕;2期:

O期去极达-40mV时

已激活慢Ca2+通道

+

激活IK通道

Ca2+缓慢内流与K+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3期:

慢Ca2+通道失活

+

IK通道通透性↑

K+再生式外流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

;;窦房结AP:

分0,3,4三个时期,

无1期和2期。;电位形成机制;3期:慢钙通道〔Ica-L型〕渐失活+激活钾

通道〔IK〕→Ca2+内流↓+K+递减性外流

〔因钾通道的失活K+呈递减性外流〕;4期:K+递减性外流+Na+递增性内流〔If〕+Ca2+内流〔Ica-T型钙通道激活〕→缓慢自动去极化;心脏的电位是每个心肌细胞在瞬时间电位的矢量和,所谓矢量,即指有大小和方向。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肌除、复极过程中总的电位变化;反映在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膜反响性:决定传导速度的重要因素。

动作电位0相除极化速率(Vmax)决定传导性;

一般膜电位〔负值〕大,0相上升速度快、振幅大,传导速度就快;反之那么传导减慢。

;四、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ARP:

0相—-55mv,复极化初始阶段,心肌细胞对任何刺激都不引起反响。

有效不应期ERP:

0相—-60mv,膜电位复极至-60mV时,强刺激可使膜局部去极化,但不能传播为全面去极化的AP。

它反映钠通道恢复有效开放所需的最短时间。

相对不应期RRP:过了有效不应期〔-60mv〕到复极大局部完成〔-80mv〕,特别大的阈上刺激可产生动作电位。此期内,期前冲动所引起的收缩称过早搏动。;ERP与APD的关系

〔1〕二者同向关系,ERP在APD内,假设APD延长那么ERP延长。

〔2〕“ERP相对延长〞指APD和ERP均缩短,但APD缩短更显著,即ERP/APD比值增加。;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机制;〔一〕冲动形成障碍

1、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增高:

病因:电解质紊乱〔高血钙、低血钾〕、药物中毒交感神经活性增加,窦房结功能降低等.

后果:异常自律性增高向周围组织扩布发生心律失常。;;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

①阈电位下降;②最大舒张电位变小

;1.冲动形成异常;早后除极〔earlyafter-depolarization.EAD〕

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2或3时相中,主要是由于Ca2+内流增多所引起的。由APD过度延长引起。

诱发因素:延长APD的因素如药物,胞外低钾.

早后除极所触发心律失常是

Q-T间期延长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常见。

钙拮抗-抑制钙内流,消除心律失常

利多卡因-促进K+外向

电流防止发生早后除极;;迟后除极:〔delayedafter-depolarization.DAD〕

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后的4相中,是细胞内Ca2+过多,诱发短暂Na+内流所致。

诱发因素:强心苷中毒,心肌缺氧,细胞外高钙.

钙拮抗剂疗效较好。;;2.冲动传导异常;A;正常冲动传导;;促成折返的形成因素;冲动的折返途径可能限定在非常小的心肌组织区域,如房室结或邻近心肌,也可发生在包括心房或心室壁的大局部区域。

单个折返—早搏;连续折返—心动过速、扑动;多个微型折返—颤抖。;Ventricularprematurebeat〔室性早搏〕;Atrialflutter〔心房扑动〕;Atrialfibrillation〔心房颤抖〕;V

文档评论(0)

mend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