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理论模型对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docx

跨理论模型对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跨理论模型对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

?

??

?

?

?

?

?

?

?

???

?

?

?

?

?

摘要:牙周病是指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等发生的慢性炎症、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是牙齿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健康行为是个体为了预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它包括改变危险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健康危险行为,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以及遵从医生指导行为。跨理论模型的内容架构分为四大部分:变化阶段、变化过程、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本文重点研究跨理论模型对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旨在提高该类人群健康行为自我管理水平,做好牙周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

关键词:跨理论模型;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干预效果

1.牙周病健康行为概述

牙周病是指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等发生的慢性炎症、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是牙齿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牙周病除了可导致牙齿的缺失外,可能以菌血症的形式造成迁移性感染,成为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胃病、肺部感染、慢性肾病、妊娠异常、类风湿、骨质疏松等疾病的病因。牙周病的流行与年龄、刷牙方法、刷牙次数、饮食习惯有关。

健康行为是个体为了预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它包括改变危险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健康危险行为,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以及遵从医生指导行为,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对牙周病可以起到积极的防治促进作用。

2.跨理论模型的主要内涵

跨理论模型(TheTranstheoreticalModelofChange,TTM)首先出现在美国心理学家JamesO.Prochaska博士最初的一项关于心理治疗体系的著作中。作为综合性和一体化的心理学研究方法,该理论首先提出,TTM综合了主要的心理理论(包括弗洛伊德学派中的意识唤起、斯金纳理论突变管理和罗杰斯理论中的协作关系)精华,且又将这些理论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改变行为的完整方法。跨理论跨理论模型的内容架构分为四大部分:(1)变化阶段;(2)变化过程;(3)自我效能;(4)决策平衡。跨理论模型的四个组成部分结合了三个维度的变化: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和变化水平。

3.跨理论模型对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干预

3.1口腔健康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项反映标准

口腔健康是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项反映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对口腔健康定义的标准为牙齿整洁无龋洞、牙龄颜色正常无出血、无痛感,并已经将其列为人类健康重要的标志。在口腔健康中一项重要的分项指标即是牙周健康,由于我国经济水平尚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居民对口腔、牙周健康的认识虽然正在逐渐增加,但整体水平仍不高。有相关资料表明,牙周病最早多以牙龈炎的形式出现,特征是刷牙出血、牙龈肿胀或伴随口臭等症状,但因不会疼痛,很多人便忽略其严重性,以至于发现时为时已晚。我国成年人牙周病患病率高达八成,说明牙周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需要加大关注和防治力度。

3.2跨理论模型对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干预

牙周病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病程较长且不断发展,发病初期多仅侵犯牙龈,没有明确的临床症状,常容易被忽视,牙周病已经成为口腔科临床上较为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牙周病与牙菌斑的出现、控制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对菌斑的控制可以对牙周病形成有效防治,而口腔健康教育则是成本效益较好、便于普及应用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实践证明,运用跨理论模型理论,注重各个阶段,通过对牙周病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对牙周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危害等相关知识有明确的了解,从而认识到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以及增强对牙周病防治的重视程度,改善其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思想认识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对菌斑进行有效控制,完善对牙周病的防治。

3.3跨理论模型健康行为教育前后情况对比

本研究对牙周病患者在接受跨理论模型口腔健康行为教育前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教育后刷牙法应用、刷牙次数、刷牙时间、牙间隙处理及定期口腔检查等口腔健康行为情况均有明显的好转,与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牙周病患者进行跨理论模型理论口腔健康行为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于口腔健康知识及牙周病知识的认知,使其具有正确的卫生保健态度,积极维持并增强其健康行为,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4.结论

跨理论模型作为综合性、组合性的健康行为改变理论模型,是在广泛借鉴多种理论并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跨理论模型的开放性。实践证明,将该理论应用于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干预,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采取跨理论模型式的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干预,牙周病患者的自我保健和治疗疗效都有显著的改善。因此,对于牙周病患者健康行为的跨理论模型研究,需要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更加广阔的研究视野,运用更加灵活的研究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5****03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