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戏旦角舞蹈表演的艺术形态与文化价值研究.docx

梨园戏旦角舞蹈表演的艺术形态与文化价值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梨园戏旦角舞蹈表演的艺术形态与文化价值研究

?

?

梨园戏旦角舞蹈表演的艺术形态与文化价值研究

一、梨园戏发展现状及其历史源流

梨园戏,又称“泉腔梨园戏”,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有着800多年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比百戏之祖昆曲还要年长200岁。2002年,梨园戏作为我国“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被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2005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在民俗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推动下,梨园文化在福建地区有着更加广泛的社会认知度。2012年8月,中国戏曲学院梨园戏教学实践基地在福建泉州梨园古典剧院挂牌成立。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曲教育最高学府)与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天下第一团”)开始合作共建,共同为梨园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促进梨园戏的传承与发展。2013年,梨园戏作为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恰逢梨园戏实验剧团建团成立60周年,梨园戏剧院元宵精品展演安排6天8场大戏。2014年,“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中,梨园古典剧院的演出作为重要的开幕活动。这已经是他们近年来形成的传统。

梨园戏是福建泉州地区在南音传入、奠定其地域声腔的基调后,结合民间歌舞及家班府乐,萌生而成的戏剧演出。根据源流的不同,可分为“下南”“七子班”“上路”三大流派。由于三流派的剧目不同,所表现的人物、反映的脚色行当的侧重点就各不相同。“南戏的脚色行当共有七种,即生、旦、净、丑、外、末、贴。这种脚色行当体制以生、旦为主的。”[1]梨园戏沿袭南戏以生、旦为主的七个脚色行当体制。其中,旦角身段表演在梨园戏的科舞表演艺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余承尧先生在《泉州南戏》“舞蹈”“戏曲”的由来中征引文献说:“泉州南戏,关于旦角贴角之垂手舞,实占极重要之地位,搬演上不可或缺,缺之,便觉动作无味,六朝时代,对于垂手舞之重视,我们只要看看许多关于垂手舞之诗赋,便可得知其概”。[2]

二、梨园戏旦角舞蹈艺术形态

(一)分工

旦角,梨园戏中女主人公形象,其分工为大旦(即闺门旦)、二架旦(即花旦)、小旦和老旦。小旦和老旦一般视为脚色的补充。

1.大旦,担任唱、念难度大的,情绪起伏变化多的场口戏。如《陈三五娘》和《吕蒙正》都是由大旦扮演黄五娘和刘月娥,独挑大梁。不仅如此,唱做并重的单人表演的“四领白裙”和“四块乌巾”戏,也非大旦应工莫属。“四领白裙”即是:《王魁·走路》的谢桂英、《刘文龙·洗马河》的萧氏、《章道成·杀子》的赵文英和《刘永·寻姑》的金花。这四个人物在扮演具体的场口,腰系白围裙,称“白裙戏”。“四块乌巾”则是:《孟姜女·送寒衣》的孟姜女、《蔡伯喈·真女行》的赵真女、《岳霖·讨金》的刘淑英和《周德武·五里亭》的张瑞英。这四个人物皆反映古代妇女出门,不能抛头露面,需在头上横批乌巾,垂于两耳旁,所以也被称为“乌巾戏”。

2.二旦,分担的是同一个戏的喜剧场口,老艺人称为“窕戏”(轻盈窈窕的戏)。如《周德武行香相命》的张瑞英、《郑元和·踢球》的李亚仙、《朱买臣·逼写》的赵小娘和《苏秦·提灯》的周氏,这四个人物要演的生动轻巧,泉州方言谓之“窕弄”,窕戏切记不能严肃古板,这些戏相对来说生活气息、人情味浓些。

3.小旦,除扮演聪明伶俐的女婢之外,也要扮演属于小姐身份的少女和童角之唱做的戏。如《陈三五娘》的益春、《梁灏》的朱秉静、《刘知远》的咬脐郎、《苏英》的鹤仔和《尹弘义》的春喜,而《周怀鲁》的小旦则扮演田玉娘和翁小姐。

4.老旦的脚色实际上也称之为“贴”,亦或称为“老帖”。专扮老妇人的形象,称为“乌巾戏”。在“上路”的剧目中,有“三块乌巾”说法:是指三个难演人物,也称“三母”,即《王十朋》的十朋母、《朱寿昌》的寿昌母和《姜明道》的明道母。于“下南”的剧目中也有“三块半乌巾”的说法:即《刘秀》的芩鹏母、《刘大本》的饭婆和《苏秦》的三婶,尚余半块乌巾,则是《陈州赈济》的李宸妃在宋仁宗未认母之前,原是流落街头的盲妇人。除此之外,也有扮演中年妇女的两类人物的戏:一类是唱做并重、戏文深沉的正面人物,如《孟姜女》中的孟姜女、《商辂》的秦雪梅;另一类是阴险奸诈的反面人物,如《苏秦》的杨氏、《苏英》的梅妃等。

旦角不仅脚色分工极细,其服饰也有所讲究。角色的服饰称为“行头”。梨园戏三流派的行头,都极精简,服饰以红、黑二色为多。女服多为旦帔、素衫裙、披肩等。细致分来主要有:大旦以素衫裙为主,加一披肩,外出加一袭女帔。小旦则素衫裤加背心,一般装饰是绒色线刺绣花样。至于老旦服一般以十团花绣金线,而且往往是全黑的素衫裤(如朱寿昌母,刘文龙母)。梨园戏中脸谱的运用不多,相对来说旦角的抹水粉、涂胭脂、画眉毛已经算是较为讲究的。小旦有时在额中写个“小”字,大旦写个“大”字,或者点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姜志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搞茯苓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