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录鬼簿》涉及的元杂剧剧本体制问题.docx

浅谈《录鬼簿》涉及的元杂剧剧本体制问题.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浅谈《录鬼簿》涉及的元杂剧剧本体制问题

?

?

论文导读:《录鬼簿》是一部记载元代戏剧家及其剧作名目的一部作品。这些问题包括题目正名、次本、分折等。其次是次本的问题。就有了分折的杂剧。

关键词:《录鬼簿》,题目正名,次本,分折

?

《录鬼簿》是一部记载元代戏剧家及其剧作名目的一部作品,是研究戏曲史的重要史料。其中涉及了一些剧本体制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题目正名、次本、分折等。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提出个人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题目正名。什么是题目正名呢?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题目正名》说题目正名就是“用两句话或者四句话,标明剧情提要,确定剧本名称”。[1]307

在《录鬼簿》中有很多剧本名下都标有题目正名,《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杂剧也多标有题目正名。《元曲选》中的所有杂剧都标有题目正名。这些题目正名是在剧本的后面,在全剧结束的时候出现,一般是两句诗或四句诗,表明剧本的大致情节。据徐扶明的《元代杂剧艺术?题目正名》,还有一些集子的剧本的题目正名是放在剧本开头的,“如顾曲斋本、《杂剧十段锦》本、《柳枝集》本、《酹江集》本”[1]312。至于是应该放在前面还是应该放在后面,其间有过争议。如果一定要说明是应该放在前面还是后面,应该以《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形式为正确,因为它是元代的刊本,距离元杂剧演出最近,最能反映元人出版应用的习惯。

在元代,题目正名也未必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三十种杂剧有八种没有标出题目正名,其中三种在《录鬼簿》中标出了题目正名,另外五种却没有。这说明,在元代,题目正名并不是非常重要非标不可的。但是到了明代,反映在《元曲选》当中的却是,每种杂剧的后面必然标上题目正名。这跟臧懋循选编元曲及明人的风尚有关系。科技论文。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一般很长,不容易被记住,所以一般不会把题目正名全部说出来,而只是用其中最能体现该剧情节或人物的几个字来表明该剧本。比如关汉卿杂剧《诈妮子调风月》,题目正名叫做“双莺燕暗争春,诈妮子调风月”,因为太长,《元刊杂剧三十种》就直接称为《诈妮子调风月》,而天一阁本《录鬼簿》就称为《诈妮子》,孟称舜刊本《录鬼簿》就称为《调风月》。再如,《好酒赵元遇上皇》的题目正名叫“丈人丈母狠心肠,司公倚势要红妆。雪里公人大报冤,好酒赵元遇上皇”,要想全部记住是很难的,所以《元刊杂剧三十种》就直接称为《好酒赵元遇上皇》,而天一阁本《录鬼簿》就只称为《遇上皇》。

一般说来,选取题目正名中的几个字作题目的时候一般是选取题目正名的最后一句话中的几个字,比如,《诈妮子调风月》就是用题目正名的最后一句话;天一阁本用“诈妮子”,孟称舜本用“调风月”。再如,《好酒赵元遇上皇》就是用最后一句话,天一阁本用“遇上皇”做标题。

一个剧本的题目正名一般是两句话,也有一句的、四句的。题目正名能够把全剧的内容大致说出,有点像南戏和传奇中的“副末开场”,是一个内容提要。在一句话的题目正名中,最主要的情节会被这一句话概括。而在两句话的题目正名中,前一句一般是做铺垫和陪衬作用,虽然也可能介绍情节,但是不是最主要的情节,这个情节不是剧作家写剧的目的。而后一句话才是剧作家要着重表现的内容。如《双赴梦》的题目正名是“荆州牧阆州牧二英魂,关云长张翼德双赴梦”,而后一句“关云长张翼德双赴梦”才是作品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四句话的题目正名中前三句虽然也是剧作的情节,但是全诗的重点却在最后一句。如《老生儿》,其题目正名是:“主家妻从夫别父母,卧冰儿祭祖发家私。指绝地死劝糟糠妇,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的主要内容是“散家财天赐老生儿”,《元刊杂剧三十种》、曹楝亭本《录鬼簿》就直接说成《散家财天赐老生儿》。天一阁本、孟称舜刊本《录鬼簿》就直接称为《老生儿》。

其次是次本的问题。在《录鬼簿》中,有不少剧本的下面注有“次本”。

关于《录鬼簿》中所标次本,研究者颇少。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认为,标明次本是说续写同一本剧。王国维之后,孙楷第先生在《沧州集?释录鬼簿所谓次本》中重新做了解释,认为次本就是“一个故事,最初有人拈此事为剧,这本戏就是原本。科技论文。同时或后人,于原本之外,又拈此一事为剧,这本戏便是次本。”[2]402此后,康保成老师的《元杂剧中的“次本”》,依据佛经经文中提及的次本得出次本就是删改本的结论。

孙楷第先生引用《酉阳杂俎》中这样一段话来证明“次本”就是摹本:

本高力士宅,天宝九载舍为寺。寺有先天菩萨帧,本起成都妙积寺。开元初,双流县百姓刘意儿年十一,云先天菩萨现身此地。因谒画工,随意设色,悉不如意。有僧杨法成自言能画,意儿常合掌仰祝,然后指授之。十稔,工方毕。画样凡十五卷。柳七师者,崔宁之甥,分三卷往上都流行。时魏奉古为长史,进之。后因四月八日赐高力士。今成都者,是其次本。[2]401

孙楷第先生用这段话来说明“次本”就是“摹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23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