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影响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浅探.docx

历史时期影响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浅探.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历史时期影响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浅探

?

?

刘亚中

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包括宿州、阜阳、淮北、亳州及蚌埠、淮南等市县,现为黄淮海大农业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自然地理条件虽不及江南,但胜于陕甘,它是黄淮两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就发展了灌溉农业,到两汉曹魏时该地农业经济开发有较大发展,邓艾在颍河流域屯垦,使“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1)从而使得安徽淮河以北成为仓城,“兵食可以交足也”;(2)隋唐时由于汴河的开通更使安徽淮河以北的农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赋之所出,江淮居多”,(3)然而自金元以后,由于自然诸因素的恶化却使得安徽淮河以北的农业经济发展发生了极大转折,直至近现代仍留有某些严重的历史疤痕。

学界对历史上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之路比较关注,宋红影在《试谈近代皖北地区的农业经济》(载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4期)一文中对近代皖北地区农业经济的缓慢发展作了制度上的分析;张金铣在《蒙元时期淮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载于《中国农史》2000年4期)一文中对元朝淮河流域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只是从人文因素的角度作了探讨。然而迄今为止,还未有从自然因素入手来专论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农业经济所受负面影响者。故只求该篇拙作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黄河乱淮对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严重破坏

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处于淮北大平原,其经济素以农业为支柱,这里自先秦以来就遍布着比较良好的淮河支流水系或人工运河,这些河渠一方面浇灌着淮北平原上的众多田亩,另一方面又担负着王朝漕粮西运和负载商旅客货的重任,使农商经济呈现繁荣景象。然而自从黄河乱淮使安徽淮河以北各水系河道变得淤塞紊乱以后,水利则变成了水害,农、商经济均受到了严重破坏。到明清时期关于该地的记载则是另外一幅景象,明代张瀚在《松窗梦语》卷一中说该地“地广人稀,农业惰而收获薄,一遇水旱易于流徙”。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各河依势而流,汇于淮河,呈扇状分布,且上游流域宽度均较中下游为大,此种河道特征容易形成排水系统的紊乱,故多受干流顶托倒灌,极易发生泛滥和造成内涝。(4)历史时期皖北水系的演变虽然受到人为和自然双重因素的影响,但黄河南侵夺淮河水系入海是皖北淮河支流水系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主要原因。根据黄淮关系的演变,可以把安徽淮河以北水系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各行其道的通畅顺流时期。在北宋及其以前,黄河一直经山东东北注入渤海,期间虽有几次改道南泛夺淮入海,但终因时间短暂和间隔时间较长而没有造成较大危害,安徽淮河以北各河相对稳定,各行其道,为安徽淮河以北农、商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汴河为例,它是隋唐时期在安徽淮河以北地区开凿的重要人工运河,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辑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时期河南道图示:汴河从今开封向东南走向经雍丘(杞县)、宋城(商丘)、永城、柳孜、墉桥(宿州)、灵壁、虹县(泗县)、泗洪、泗州临淮入淮,它是隋唐和北宋漕运钱粮的生命线。因为是运河,故而发挥着其运输的首要功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5)唐宋王朝的南方经济重心与中西部政治中心的联络纽带主要以汴河维持,“赋取所资,漕挽所出,军国大计,仰于江淮”;(6)汴河的又一大功能是给沿岸农田带来灌溉之便,“汴河两岸沃壤千里而夹河,之间多有牧马地及公私废田略计二万余顷,……观其地势,利于行水,最宜稻田……”,(7)沿河两岸良田罗布,农业生产素称发达“水温而多泥,肥比泾水”(8)。这一时期安徽淮河以北水系灌溉功能的发挥及漕运通航对淮北平原的盐卤改良及推动安徽淮河以北农业、商业的发展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黄河在南宋以后长期夺淮使安徽淮河以北水系紊乱,农业严重受损,经济衰减。历史上的黄河夺淮虽然最早见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9),但终未造成长远危害。然而,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阻止金兵南下,杜充人为决河,使黄河“由泗入淮”,(10)从此以后直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流大清河向北流入渤海为止,前后700余年间,黄河频频夺淮,使安徽淮河以北诸水深受其害,时时泛滥或改道,紊乱不堪。淮河北岸各主干支流河床普遍抬高,有的支流被淤为平陆或地上河,一遇汛期,水流不畅,横流漫溢,危害农产,冲毁禾稼。黄河“由泗入淮”是一次重大的改道,可谓是安徽淮河以北水系受到深远影响的关键转折,自此以后,黄河南泛无时“数十年间,或决或塞,迁徙无定”,(11)黄河在安徽淮河以北大地上的频繁摆动所造成的破坏和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金大定八年(1168年),黄河再度合泗入淮,河道南移,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决于今河南原阳县光禄村,并形成南北两派,其中南

文档评论(0)

罗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