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发展史(二)电话.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通讯发展史(二)电话

在中国,电报和电话出现的时间相差不大,在电报线路修建以后,

电话也紧随着进入中国,很多时候电话线、电报线是共用的,二者的

发展轨迹也几乎是并行,并不是电报进入中国好多年,才慢慢出现了

更先进的电话。这一期的电话,指的是固话,也就是所谓的“座机”,

不是移动电话(手机)。

1.电话的发明

1861年,德国一名教师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话机,利用声波原理可

在短距离互相通话,但没有投入真正的使用。

电话的发明人一直以来有争议,一说是安东尼奥·梅乌奇,一说是

贝尔,一说是伊莱沙·格雷,这类事情有很多,最著名的就是牛顿和莱

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的故事,最主要的争议还是梅乌奇和贝尔。

1849年,41岁的梅乌奇在一次电击治疗中偶然发现,电线可以

传递一些声音,随后他做了一个简易的传声系统,1860年52岁梅乌

奇的向公众展示了这个系统,并在纽约的意大利语报纸上发表了关于

这项发明的介绍,这时他的竞争对手亚历山大·贝尔才13岁。由于穷困

潦倒,无法支付专利维持费,便向西部联合电报公司寄去了模型和技

术细节,希望得到商用,但不了了之。

1876年2月14日,和梅乌奇共用一个实验室的贝尔向美国专利

局提出电话专利权申请,申请于3月3日批准。

不过,贝尔是自己独立发明了电话、还是改进了传声设备、还是

剽窃了梅乌奇,或者是采用了不同的原理,请保持冷静,在科学技术

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同样的创造和创意会在多处产生,这是很常见的。

最初用来传送电话信号的是电报线,但用这种线路传送电话,噪

声干扰很大,于是人们不得改进通信线路。1883年,出现了采用第二

根导线作为回路的线路,使电话通信的噪声干扰大大减小。

电话电话叫法起源

1796年,休斯提出了用话筒接力传送语音信息的办法,虽然这种

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他给这种通信方式起一个名字:Telephone,

一直使用到了现在。

汉语的“电话”一词,是日本创造的汉语词,其实日本翻译的汉

语名字有很多,除了电话,最有名的是哲学术语“形而上学”。电话

是意译英文的telephone,中国人对这个英文词采取了音译,译作

“德律风”。

20世纪初年,一群在日本的绍兴籍留学生联名给家乡写回信,其

中详细介绍了日本的近代化情形,鲁迅也列名其中,信中说到“电话”

时,特意注释道:“以电器传达话语,中国人译为‘德律风’,不如

电话之切”,慢慢的就叫电话了,在一段时期内“电话”和“德律风”

两种叫法通用,后来“德律风”慢慢消失。

3.中国人第一次接触电话

1876年(光绪二年),宁波海关官员李圭奉命前往美国,参加在

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见到了能传话的电话机,并写进了他所

著的《环游地球新录》一书中,李圭是目前有史料可查的第一个见到

电话的中国人。

在这本书中还对美国邮政作了详细的记载,并建议大清朝也开办

中国邮政,他的见解得到了李鸿章的赞许,随后受命又拟写了《译拟

邮政局寄信条规》,对十几种邮件的规格、特征、资费等做了详细的

规定。康有为22岁时,读了刚出版《环游地球新录》。

李圭

1877年,贝尔发明电话的第二年,一位中国人就有幸使用了电话,

这个中国人叫郭嵩焘,是大清朝第一任驻英公使。

郭嵩焘

1877年10月16日,郭嵩焘应邀访问了英国伦敦附近的一家电力

厂,在参观过程中,主人特意请他体验从美国传入英国不久的电话,

电话一端装在楼上,一端装在楼下,郭嵩焘让随从中国使馆翻译官张

德彝到楼下去接听,自己在楼上拨通电话。

郭:“你听闻乎?”

张:“听闻。”

郭:“你知觉乎?”

张:“知觉”

郭:“请数数目字”

张:“一二三四五六七”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使用电话,郭嵩焘在日记里写下使用电话的心

得体会:“其语言多者亦多不能明,惟此数者分明”,他称之为“声

报机器”,郭嵩焘将沿途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主张中国应研

究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该书寄到总理衙门后,遭到顽固派的

攻击漫骂,直到郭嵩焘去世,该书仍未能公开发行。

1879年,郭嵩焘迫于朝廷压力辞职回国,回到故乡湖南,赶上湖

南守旧排外的风潮,骂郭嵩焘是“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