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2

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历史试题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16题,共16题48分)非选择题(第17题~第20题,共4题52分)共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石器时代晚期及铜石并用时期,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存在突然“中断”的现象,而同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却持续向政治集中化、社会阶序化发展,最后出现商王朝这样的庞大政治体与复杂社会。这种现象()

A.凸显出商朝的政治核心地位 B.可用于解释早期文明的特征

C.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 D.可实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朝时期中国。长江流域、黄河上游、辽河流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都有文化遗址,反映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各地文化中主要是中原地区的文化得到了稳定连续发展,并最终发展为早期国家和中华文明的中心,反映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诞生及早期发展的核心区域。综上可以得出早期文明的多元发展和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本意是商朝建立“庞大政治体”,而非成为“政治核心”,排除A项;地理环境影响而非决定文明发展,排除C项;秦朝是我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确立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B项。

2.东汉时期印度佛雕传入我国,规模小且只是单纯的雕刻形象;魏晋时期中国佛雕注重细节和装饰,如,佛像头部会雕刻发髻和头饰,身上的袈裟会加以细致的雕刻和铜饰,菩萨像开始穿上华丽的中式服装,面容也更接近东亚人。这说明()

A.佛教已成为中华文化符号 B.佛教内涵渐趋本土化的趋势

C.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佛教发展 D.佛雕提高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根据“佛像头部会雕刻发髻和头饰,身上的袈裟会加以细致的雕刻和铜饰,菩萨像开始穿上华丽的中式服装,面容也更接近东亚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样的佛像和菩萨像更接近中国传统审美,迎合中国民众的需要,因此说明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佛教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佛教雕像中国化的过程,不能说明佛教成为中华文化的符号,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佛教雕像的中国化过程,而不是佛教内涵渐趋本土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进行比较的信息,不能说明佛雕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C项。

3.东晋时期,盛行一种“权贵合议体制”,军国大事乃至特殊情况下的君主立嗣,都需经太宰、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尚书令等上层人物共同参议。东晋以此实现了太子的更换、帝位的更迭。由此可知,这种体制()

A.体现了权力的制衡 B.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得益于江南的开发 D.抑制了门阀的势力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军国大事乃至特殊情况下的君主立嗣”“都需经上层人物共同参议”可知,在权贵合议体制下,军国大事、君主权力继承取得大部分上层人物的支持,这有利于政局的稳定,B项正确;这种体制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材料没有反映“权力的制衡”,排除A项;权贵何以体制的产生与江南开发没有关系,“得益于”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这种体制反映的是门阀势力强大,“抑制了门阀的势力”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4.如表为唐中后期主要纳税物品折钱数量变化表(单位:文)。据此推知()

贞元初年

(785年)

贞元八年

(792年)

贞元九年

(793年)

长庆四年

(824年)

米(1斗)

200

70—80

40—70

50

绢(1匹)

4000

1500—1600

800—900

800

注:数据为当年各地多数地区大致数值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货币税已获得普及 D.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从785—824年,1斗米的价格逐渐降低,从表面看是物价的降低,而表格的主题确是唐中后期主要纳税物品折钱数量,即农民用同样物资所换取的货币在减少,结合两税法部分赋税收取货币的社会现实,可以推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负担日益加剧,也反映出两税法施行和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农民的负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松弛并非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排除A项;两税法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