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哲学思考
摘要:2004年以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然综观目
前研究现状,却少有从哲学层面对其进行深入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兴起于
存在论哲学背景之下,所以非遗价值也应当从认识论价值转换到存在论价值,充
分挖掘其诗性全生价值。在存在论视阈下,非遗理论研究方法也必须兼顾到审美、
文化生态、现象学三个层面,才能更为完善与合理。认真反思认识论哲学给非遗
研究带来的一些弊端,并积极走向一种存在论哲学视阈,对非物质文化研究具有
深远且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存在论哲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探究;诗意栖居尽管早在
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已经提出了“无形文化财产”的概念,但作为通行性概念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在2003年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确定。因此,非物
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与此同时,它又是一个颇具生长点和生命力
的学术领域,近年来国内如火如荼的研究态势便可见一斑,大到对非物质文化遗
产一般研究规律的探讨,小到对特定非遗项目的调查研究,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然而,综观目前的研究成果,几乎尚未涉及到非遗研究的哲学基础问题;即便偶
尔有所涉及,也仍旧停留在认识论哲学的基础之上。众所周知,哲学是“爱智慧”
的学科,是探究形而上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论、世界观的学科,它思考的对象不
仅是方方面面的现实生活,更是研究这些现实生活种目繁多的人文学科本身。因
此,哲学才有“学科之母”的称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
领域,也自然有必要首先探究一下它产生的哲学基础、它存在的基本价值、研究
它的基本方法论等哲学问题,也只有在探究了这些问题的前提下,才能够使非遗
研究更具明晰性、方向性,更具高度和深度。
一、非遗研究兴起的哲学背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文明、文化发展的
一个重要表征和传承。那么,缘何在近年它才最终被确认提出,并得到了世界范
围内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呢?这似乎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诚然,影响它产
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业时代到来的社会背景,旨在构建炫目空间、景观
世界的工业时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不断被破坏的巨大威胁;商品拜物教、
消费社会形成的经济背景,商品至上、消费至上的经济时代导致人们步履匆匆、
欲壑难填,旧有的艺术与工艺品早已无法满足食利者的欲望之心;世俗文化尤其
是大众文化大行其道的文化背景,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的甚嚣尘上,以
“求新”为名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与冲击,这些都使人们不得不反思寻找被遗忘的家
园。
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还有其更为深刻的哲
学背景与缘由。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应,人类哲学史经历了本体论——
认识论——存在论的大致线性发展。所谓本体论哲学也即是一种以“预成”为主要
思维方式的哲学,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在古希腊的肇始之初便基本是这种思维模
式。众所周知,古希腊哲学家在思考万事万物产生之时,一般认为事物是不会从
“无”、“不存在”产生出来的,这也即是说,他们在思及宇宙万物产生时总是预先
设定了一个“最高实体”,这个“实体”可以是现实之物(比如泰勒斯所说的“水”),
也可以是抽象之物(比如柏拉图所说的“理念”),他们认为正是这些“最高实体”
衍生了世间万事万物。这种本体预成思维模式在黑格尔的“绝对理念”那里达到了
顶峰,期间有不同的哲学家沿着这条思维路向提出了不同的“最高实体”。这种哲
学思维模式“虽然表征了人类寻求世界终极解释的努力,反映了人类由感性向理
性的飞跃与升华,但却有忽略人类主体性以及活生生的存在现象之嫌,也存有导
致神学神秘主义之危险”①。
近代哲学由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开始转向了一种认识构成论哲学思维。伴
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加强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作为主体开始从一直
被压抑的世界“客体”挣脱出来,开始思考“客体”、“分析”客体并最终“认识”客体。
这种哲学思维模式在人类自然科学不断发展的鼓励下,开始认为只要将世界无限
的细分,就可以无限地认识世界,人类作为世界万物的主宰所向披靡、无所不能。
世界作为“客体”是可以无限被认识,甚至可以无限被改造。诚然,人类的认识能
力、创造能力在这种哲学思维模式的指导下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人
类的破坏能力、自我戕害能力也随之提高。两次世界大战、全球升温、新型病毒
的全球蔓延、工具理性的压抑、自然环境的压力、人文环境的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