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动员(讲稿)(9).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防动员(讲稿)

人类自从出现战争以来,就随之出现了战争动员。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全面战争还是局部战争,

常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都离不开战争动员。战争动员已经成为国家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因此,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战争动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德国从1939年“闪击”波兰开始,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占领了波兰、挪威、丹麦、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七个国家。造成这些国家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国家在战争动员上的严重失误,是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例如波兰,1939年3月就被德军包围,而波兰到8月20日才下达总动员令,战争开始48小时,统帅部便陷

于瘫痪,9月底波兰全军瓦解。法国的情况更惨,在德军“闪击”之下,全国不能适时转入战争轨道,兵力不足,生产迟滞,法

军一周就被击败。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遭到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10分钟以后,就通过电台向全国发布了动员令,48小时动

员30万后备兵员,使以军总兵力从11万猛增到40多万,很快地扭转了战局。西奈半岛以军的主力沙龙师,就是从预备役动员编

成的,战争爆发第二天就开赴运河前线作战,并在反击中率先突过运河西岸,重创埃军。这次战争以色列所以迅速从被动变主动,

可以说主要靠的是紧急动员。正如西方评论家所说:“如果说埃及强渡运河是这次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那么以色列的动员则是第

二次胜利。”上述事实表明,一个国家当遭到突然袭击时,往往是在比较被动和仓促的情况下投入战争的。因此,战争动员就显

得更加重要。

一、国防动员概念

动员是战争的产物,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在古代,虽然没有“动员”的概念,但在战争爆发前后,已有发布誓言或檄文,

征募兵士,征用车马,筹措粮草,扩编军队等活动,这就是古代的战争动员。“动员”一词最早见于18世纪末的法国。1789年

法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和反抗,欧洲君主国家结成同盟,对法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法国资产

阶级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国民公会于1793年8月23日颁布《全国总动员法令》,宣布“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

为止,全法国人民始终处于征发状态”。总动员令发布后,在很短时间内,就组建了一支42万人的军队,还动员生产了大量武器

装备,使战争获得了有效的物质保障。法国的这次总动员,明确提出了“动员”概念,制定了动员法令,丰富了动员内容,促进

了动员的发展,是近代战争动员史上的一个范例。

战争动员,亦称国防动员或动员,在1916年法国的《军语词典》中即出现这一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各国对战

争动员活动的不断改进,动员这一概念也就不断被赋予新的涵义。今天,动员作为各国公认的固定概念,国际通行的军事术语,

已被普遍地使用。中国的情况略有特殊,即“动员”这一概念有两种涵义:一是在军事用语上指战争动员或国防动员;二是在普

通用语中指发动人们参加某项活动。为了区别起见,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战争动员”或“国防动员”,以便对其涵义加以限制,

避免与第二种涵义相混淆。但在通常情况下,由于总的前提明确,不会产生异议,为避免累赘,也往往使用“动员”。这样,在

军事术语中就出现了“战争动员”、“国防动员”和“动员”并用的情形,它们涵义相同,只是由于使用场合的不同,有时加以

限制,有时不加限制。在国防法中如使用“动员”一词,显然属于不加限制的情况。我国兵役法第48条中所用的“动员”,也是

指“战争动员”或“国防动员”。《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战争动员分册》对动员的解释为“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人

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对“动员”的概念作如下几点理解:

其一,动员的主体,通常是国家(或政治集团)动员是一种高度体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利益,在国家授权下以国家名义实

施的行为,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特殊表现。无论实行何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所进行的战争动员活动都反映着国家统治阶级的政治目

的。

其二,动员的对象,是一切能够为战争服务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员涉及到与战争相关的所有因素。首先,动员的主

要对象是人。人是进行战争的主体,人的素质、条件和状态,直接影响到动员的质量。在人的动员中,武装力量的动员又是核心,

并且是全部战争动员活动的重点。武装力量动员之外的其他动员,基本上都是围绕武装力量进行并为其服务的,最终也要

文档评论(0)

175****96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