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智能网联汽车
一、定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智能网联汽车定义为,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
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
X(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
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
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这就是我们联合国内专
家得出的定义,这里我们称之为ICV。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分级,欧洲、美国也各有各的分法,中国汽
车工业协会提出五级,一级叫驾驶资源辅助阶段DA,第二级是部分
自动化阶段PA,第三级是有条件自动化阶段CA,第四阶段是高度自
动化阶段HA,最后阶段就是完全的自动化叫FA,这个和英文缩写也
是对应的。
研究表明,先进驾驶辅助(ADAS)、车-车/车-路协同(V2X)、高
度自动驾驶等车辆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可减少汽车交通安全事故
50%~80%,提升交通通行效率10%-30%,同时极大的提高驾驶舒适
性。
“车联网”与“网联车”等概念辨析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大潮的到来,“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概念被反复提及。
“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准确定义是什么?他们与“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的相关关系
又是如何?在本文的开篇,有必要对上述概念进行一些梳理。
车联网(InternetofVehicles)概念引申自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实际上是一个国
人自创的名词,与其意义对应的英文词汇包括ConnectedVehicles、VehicleNetworking等。
国内曾经将“车联网”与远程信息服务“”(Telematics)等同,将车辆看作一个简单的信息收
发节点,只看到了车联网在提供信息服务领域的作用,这是对车联网的片面理解。
实际上,现代汽车电子电器系统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车内网络系统,同时在车与车、车
与路侧设施、甚至车与行人及非机动车之间也可以通过专用短距离通信构成移动自组织车际
网络。因此,车联网的完整定义应该是: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云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
体系架构及其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移动互联网等)之
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的信息物理系统。车联网能够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智能动态信息服
务、车辆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化交通管理等。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
技术,使车辆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与控制功能,能综合实现安全、节能、环保及
舒适行驶的新一代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车联网与智能汽车的交集。此外,车联网还能
够为驾乘人员提供丰富的车载信息服务,并服务于汽车智能制造、电商、后市场和保险等各
个环节。
图1显示了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的相互关系。
图1车联网与智能汽车、智能交通的相互关系
智能网联汽车的体系架构与发展阶段
智能网联汽车本身具备自主的环境感知能力。此外,它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组
成部分,是车联网体系的一个结点,通过车载信息终端实现与人、车、路、互联网等之间的
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
(一)智能网联汽车的体系架构
智能网联汽车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模式识别、通信网络及自动控制等
技术,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多等级驾驶辅助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体,拥有相
互依存的技术链和产业链体系。
1、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链
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体系由传感、决策、控制、通信定位及数据平台等关键技术组成,主要
包括:
(1)先进传感技术,包括利用机器视觉的图像识别技术,利用雷达(激光、毫米波、超声
波)的周边障碍物检测技术,利用柔性电子/光子器件检测和监控驾驶员生理状况技术等。
(2)通信定位和地图技术(DSRC、3G/4G/5G、GPS/北斗),包括数台智能网联汽车之间
信息共享与协同控制所必须的通信保障技术、移动自组织网络技术,以及高精度定位技术,
高精地图及局部场景构建技术。
(3)智能决策技术,包括危险事态建模技术、危险预警与控制优先级划分、多目标协同技
术、车辆轨迹规划、驾驶员多样性影响分析、人机交互系统等。
(4)车辆控制技术,包括基于驱动、制动系统的纵向运动控制,基于转向系统的横向运动
控制,基于悬架系统的垂向运动控制,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