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说课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pdf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说课稿(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秀说课稿(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一、教材理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中的一首歌行

体的古诗,作者唐朝诗人杜甫。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

(761),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全诗先叙事:由茅屋为秋风所破写到“邻人相暴,对门相

盗”的丑恶现实、长夜沾湿的苦痛。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

穷困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更表达了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而

死,换来天下寒士风雨不动安稳如山的幸福生活的博大宽广的

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

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

的精神世界。”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阅读部分要求“能够区分

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

式。”古典诗歌的教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

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应进行文言词语的教学,为学生扫除

“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障碍。

第1页共7页

本单元阅读部分的教学目标是: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

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

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理解,这首古体诗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杜甫身处茅屋的济世情怀。

3.背诵全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体裁是诗歌,喜欢诗的人都有这

样的感受,理解一行诗并不难,理解一节诗、一首诗却并不容

易,这是因为作为最纯粹的语言艺术的诗歌为了追求诗歌的精

炼,出现了许多的跳跃或者说省略,因此,引导学生调动他们

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补足诗歌的省略部分,引导学生在诗

歌行与行之间、节与节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学生对全诗有一个

完整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时代相隔久远和学生人生经验的不足,使学生在理解诗人

身处茅屋的济世情怀方面,困难很大,因此,使学生懂得知人

论世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学法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学生的学习障碍有两个:古代语

言和不熟悉诗歌这种文学样式。

第2页共7页

因此,其教学任务有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学习古代

语言、积累文言词语。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一般先串讲,用教师

的理解替代了学生的阅读实践。

作为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中的一首诗,学生的文

言词语积累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这首诗的教学按照“基于

富有意义的任务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将阅读教学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古代语言的教学糅合的方法,让学

生为了理解诗意去学习古代语言,整个课堂教学围绕理解诗歌

的基本内容这个“富有意义的任务”展开,使课堂学习由于

“有意义”而变得“有意思”,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加强诵读教学。诗歌留给读者的印象是语言,叙事作品留

给人的印象是情节。这是因为诗歌的语言富有韵律美。要感受

诗的韵律美,只能读。《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感的培

养,“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

语感。”“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

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以说,诵读和积累是发展语感的重

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诵读,本诗又是《语

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之一,宜当堂背诵。

三、教学程序

1.由诗歌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思考:

第3页共7页

题目的意思是:草房被秋风刮坏了。

那么,是哪个人的茅屋、被怎样的风刮坏的呢?秋风破屋

之时,诗人在哪里?作了些什么?又是怎样想的呢?

这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本课教学遵循的线。引导学生在诗

歌文字的引领下,运用联想和想像在头脑中建构起抒情主人公

的形象,以利于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诗人在哪里?”就是

学生将要完成的“富有意义的任务”。这个任务既是“有意

义”的,也是“有意思”的,这个任务为学生搭建起自主、合

作、探究的平台。

2.介绍作者。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