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章提要】本章对30年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脉络梳理与经验总结。中国国有企业改

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

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但国有企改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

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今后的国企改革将主要集中于调整战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

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国企领导方式等几个方向。

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来看,改革的脉络呈现出由浅入深的阶段性推进特征。本

章通过透视改革进程,揭示推动每一阶段改革的基本因素和根本动力,对我国国企改革的推

动模式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以便我们能够在今后的改革中把握规律,掌握主动,尽快实现

国企改革乃至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第一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一、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

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

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1.国企改革起步于放权让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权力

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

心环节,国企改革开始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

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二是扩大企

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

性主动性。1979年7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

等五个文件。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

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打开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缺口。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约束机制难以规范,出现了企业为扩大自销比例而压低计划指

标、不完成调拨任务和财政上缴任务等问题,结果是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出现了“工资侵

蚀利润”和行为短期化问题。实践效果与改革预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在这种情况下,

1982年中央推广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旨在解决放权让利中暴露的问题,处理好国家和企业

之间的分配关系,解决大锅饭问题,在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收到了

成效,尤其是国家财政赤字大幅减少。但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平等,企业内部条件也千差

万别,该政策很难找到可操作化的指标来规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企业激励不足

问题十分严重。1983~1984年先后又两次推出利改税,但结果都很不理想。

2.国企改革先后出现了多种形式

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主要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国企改革

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

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并在此

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并在大多

数国有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对一些小型国有企业实行租赁经营,并在少数有条件的全

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中开始了股份制改造和企业集团化的改革试点。

到1987年底,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同年,中共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

份制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试点可以继续实行,到1988年底,全国共有3800家股份制

企业,其中800家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60家发行了股票,其余3000家原是集体企业。1988

年2月国务院更加明确了企业承包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地位,规定了“包死基数,确保上交,

超收多留,歉收自补”的承包原则。同时,全国人大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从而

将扩权试点以来取得的改革成果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虽然承包制在当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承包制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991年9月

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992年后国务院就不再鼓励企业搞承包。1992年7

月国务院公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该条例根据两权分离的思路明

确了企业经营权、企业自负盈亏责任、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企业和政府的法律责任等问题。

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仅靠企业内部转换机制,难以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

3.国企改革与价格体

文档评论(0)

152****7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学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