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打假“李鬼”种种 论文.docx

“刍议”打假“李鬼”种种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刍议”打假“李鬼”种种

摘要:本文从“刍议”的起源讲起,详细介绍“刍议”一词的由来和本义;进而解释“刍议”在现代汉语中意义,揭开了“刍议”一词的真正面纱,也为后文中词语的正确使用介绍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同时,通过对比赛论文、期刊论文、和网络论文中出现“诌议”“雏议”“谄议”等“李鬼”词语分析,说明这些词语的谬误之处。通过对这些错误词语使用成因的分析,说明做文章要认真,做学问要严谨。最后介绍正确使用”刍议”的方法,并说明了“刍议”正确使用的现状和作者写作本文的初心。

关键词:刍议“前世今生”“李鬼”种种“李鬼”成因正确使用使用现状作文初心

引言:“刍议”一词在各种论文题目中经常使用,但使用不正确和写成其他错误词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笔者在研究和阅读对这种现象的分析的著作中,发现专业的资料较少,且解释较为片面,舛误也较多;于是收集相关资料,深入剖析“刍议”的由来和出现错词的原因;介绍了“刍议”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现状,文章对“刍议”及相关现象的分析相对较为全面和准确。

近日,因为和朋友一起浏览2020年中小学论文评选,发现参评作品中有颇多名称如《刍议》或者《刍议》的论文。仔细浏览一下,在2020年度论文参选作品中还发现《诌议云课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诌议线上教育在农村初中教学中的作用》两篇论文。接着在2019年中小学论文评选作品中又发现四篇以“诌议”为题的论文,不禁为“诌议”误当“刍议”的情况慨叹。

其实,杨岩勇先生早在2006年第10期《语文知识》上写《“诌议”何其多》一文时就曾说:“近年来,我们经常在各种报刊上见到“诌议”的身影。笔者使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竟然发现了300多篇标题中含有“诌议”的论文。”无独有偶,2008年第9期《北京档案》上署名“知心大哥”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从“刍议”不是“诌议”说起》,谈及写作的动机,就是在他所在市档案学会举办青年学术骨干论坛,一作者将论文中的“刍议”写成了“诌议”,被应邀点评的专家当众指出。作者写道:“虽时过境迁,但感触犹存。”

一、“刍议”的“前世”与“今生”

1.“刍议的前世”

芻。是“刍”的繁体。《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刈草也。象包束艸之形。”罗振玉在《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从又,挡断草,是芻也”,我们来看一下甲骨文和金文芻的写法:

(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

从字形上看,就是一个人伸出手或者挥动镰刀割草或抱着断草的样子。显然这个字当然与草相关,所以在《说文》归在草部,现代汉语,芻字已经不在艸部,而是归在“勹”部。

芻的本义就是割草。如《左传.昭公六年》:“禁芻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树,不采蓺。”《周礼·太宰》——“七曰刍粖之式。”,《左传·昭公十三年》——“淫刍荛者。”,《越绝书·外传本事》——“刍莝养马。”,《周礼·地官·充人》——”刍之三月。”。

本义之外,它还有如下几个意思:

(1)牲口吃的草。《玉篇.艸部》有:“芻,茭草”(茭字下面会讲)。

(2)谷类植物的茎杆。《小尔雅.广物》里载:“稾谓之稈,稈谓之芻。”稈同秆。

(3)从本义引申为割草的人,又再引申,引申为草野之人。《诗经.大雅.板》有:“先民有言,询于芻蕘。”《毛传》:“芻蕘,薪采者。”薪采者,就是割草的人。《旧唐书.李绛传》:“陛下不废芻言,则端士贤者必当自效。”芻言指草野之人的言论与建议。

2.“刍议的今生”

《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刍议】拼音:chúyì繁体:芻議,谦词,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亦指浅陋的议论,多用于第一人称的自谦之语。出自《南齐书·刘善明传》:“不识忌讳,谨陈愚管,瞽言刍议,伏待斧钺。”唐.王勃《上皇甫常伯启》:“君侯饰扬刍议,提奖芜词。”唐.王勃《上绦州上官司马书》:霸略近发于舆歌,皇图不隔于刍议。唐.张说《谏避暑三阳宫疏》:“臣自度刍议,十不一从。”那么,“刍议”到底是什么意思就很明显了。

刍”为“刍荛”的略称,割草叫“刍”,打柴叫“荛”。“刍荛”,指割草打柴,“也指割草打柴的人。刍议,犹刍言,意即草野之人的言论。显然,刍议就是把自己的言论比作草野鄙陋之人的话,常用于对人陈述意见时的谦词。尤其多用于议论文章的题目。

现代人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往沿用“刍论”、“刍议”等作为一种谦辞,并不是真的认为自己的文章粗鄙浅陋。

比如: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二、“李鬼”之一:“诌议”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所谓“诌议”又是什么意思。

《现代汉语词典》:诌,拼音:zhōu

(1)信口胡说,编瞎话。

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红楼梦》

(2)诌一个,随便编一个。

(3)又如:诌谎(说谎);顺诌(顺嘴胡编乱造);诌诗(信口乱凑的诗)。

(4)固执任性如。好诌孩子,别要睡倒。起来往后头去。——《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