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案例分析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幻灯片1

案例一:9岁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

[案情]2001年12月19日下午,某小学三(1)班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音乐老

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丁老师开始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丁老师开始警告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

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但9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这回,

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在场所有的学生

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大哭起来,但丁老师见状,没有理会,继续上课。就这样,王同

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大半截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教室。

[案例分析]

1.本案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为:丁老师、王同学和学校。

2.这是一起由教师体罚学生造成的侵犯学生权益案,教师丁某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

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教教育法》育法》中中规定规定::受受教教育者育者有有权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

设备、图书资料设备、图书资料。。《义务《义务教教育法》育法》中中规定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

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他侮辱人格尊严侮辱人格尊严的的行为行为,不,不得侵犯得侵犯学生学生合法权益合法权益《教师法》中规定,教师

应当履行应当履行下下列义务列义务::(一)(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为人师师表表;应当;应当(四)关心、爱护全体学

生,生,尊重尊重学生学生人格人格,,促进促进学生在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面全全面面发展发展。。《未成《未成年年人保护法》人保护法》中中规定规定::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

或者其或者其他他侮辱人格尊严侮辱人格尊严的的行为行为。。

由此可知,尽管学生王某上课说话,未能很好地履行学生的义务方面,但作为教师应当依法

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而不应采取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侵害学生的权益。丁老师将学生嘴巴封住,限制

了学生上音乐课的自由,使学生无法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做法不仅是体罚学生、侮辱学生

页脚内容1

幻灯片1

人格、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行为,同时也是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其违反了上述法律的有关规定。

3.《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

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

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

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可知,教师应为此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应向学生赔礼道歉,并杜绝此类行为再次发生。

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师用胶带封学生嘴巴的做法应当坚决制止,并可根据教师的态度予以相应

的行政处理。

4.本案为我们带来的启示:

(1)教师应加强法律意识,认真履行教师的义务,不得滥用国家赋予的教育权(主要是教育

教学权和管理学生权),不得体罚学生,不得侵犯学生的权益。并应对自己的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

(2)学生应认真履行自身的义务,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自身违

反纪律,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应予改正。也有权对教师的侵权行为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3)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和监管力度,对教师的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并依法进行相

应处理。与此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其认真履行自身的义务。

案例二:教师能否让学生“牢记”答案

【案情】

河北省某县小学期末统考前,该校三年级某教师竟设法弄到了试卷,并做出答案后,让学生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