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3-2-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N.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

隋代陶瓷

1隋代陶瓷特征

隋代历时甚短,立国39年即亡。但它的历史地位,犹如秦之与西汉、东汉,为后继王朝——唐建立统一的大帝国创造了条件。在陶瓷史上,隋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进入隋朝以后,南北瓷业开始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烧制的器物也明显增多。隋代日用瓷器中的壶、罐、瓶、碗等日用器皿也出现了过渡性的变化。

壶一般分为带流与无流两种,带流者为鸡首壶,无流为盘口壶。

罐有两种,分别流行于南方和北方两地。

北方的罐为直口、无颈,罐身近椭圆形,腹中部常凸起弦纹一道,分器身为二等分。肩上贴附二系、三系或四系,以四系耳居多,称四系罐。

南方较流行的罐,身瘦长、口直而大、无颈、丰肩、瘦胫、撇足。肩部贴附六系或八系耳,称六系、八系罐。

隋瓷瓶颈细长,腹径阔大略呈椭圆形。洗口外撇、长颈、溜肩、平底。颈部装饰弦纹数道,颈与肩交界处贴附两系或四系,腹呈椭圆形,颈与肩部往往有朵花卷叶及莲瓣装饰。

高足盘在南北墓葬中均有出土,其基本特征是浅盘式,口沿微外撇,盘心平坦,常有阴圈线纹,沿线纹留有三、五、七个不等的支烧痕迹,下承以空心喇叭状高足。南北瓷窑都大量烧制高足盘,是隋瓷中最具典型的器物。

隋瓷上的花绣装饰,除沿袭南北朝时期盛行的莲花纹,还采用朵花、草叶、卷叶纹,在布局上并巧妙地加以穿插、替换、组成新的图案。

瓶、罐之类的肩、腹部,一般以朵花、卷叶纹组成带状纹饰。

盘碗器,则常以朵花卷叶纹组成的圆形图案装饰于中心,因口径大小又分一层、三层、五层、七层不等。

隋瓷的纹饰题材虽似较单调,但由于构图布局多变而显得整齐精巧。隋代瓷器的装饰手法有印花、刻划花、贴花多种。

隋瓷胎体一般较为厚重,胎色因产地而异,以灰白色居多。釉为青色,青中泛黄和黄褐者也为数不少。釉仍属石灰釉,透明度强,在高温中流动大,因而烧成后常呈流珠状。一般器里满釉,器外施釉不到底。

隋代烧制青瓷的重要窑口有:河南安阳窑、河北磁县窑、湖南湘阴窑、安徽淮南窑、江西丰城窑、四川成都窑。

2,隋代白瓷的成就

白瓷虽然在北朝时期已出现,但真正烧制成功则在隋代。

历时33年,白瓷的烧制技术终于成熟。

唐代陶瓷

1,唐代陶瓷特征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为普及,瓷器烧造迅速发展。瓷制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以及实用的瓶、壶、罐等各种器皿,几乎无所不备。瓷器的器类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制作精细,远远超越前代。

唐代瓷器的发展,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一般以“南青北白”概称之。

瓷器作为日常生活器皿与时代和社会的风尚密切相关。唐代如饮茶之风的盛行,促进了茶具的发展。因为制瓷工艺的改进,瓷制器皿品质的提高,瓷制的实用器皿就大大发展起来并部分的代替了金、银用具。

唐代的陆上与海上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使了瓷器的发展,当时出口商品中除著名的丝绸外,瓷器也随之销往国外。为适应外销的需要,以及西亚文化的影响,瓷器的造型、纹饰也吸取了一些外来的因素。

唐代厚葬之风很盛,主要作为随葬用的三彩器,也随之迅速发展。上述种种因素,形成唐代陶瓷器的特有的风貌。

2,唐代陶瓷工艺成就

(1)“南青”“北白”之说

我国烧瓷业发展到了唐代,出现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并出现了评品瓷器高下的专著——陆羽的《茶经》,瓷器的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晚唐时期越窑青瓷的质量已大为提高,原料经过很好地粉碎、淘炼,瓷胎胎质细腻致密,不见分层现象,气孔也少,胎色呈灰淡紫等色。

成型技术也普遍提高,器型规整,碗、盘、执壶等胎面光滑,釉层勻净,坯体显著减轻,圈足纤细,足壁外撇,制作十分认真。

釉料处理和施釉技术也较前有很大改进,釉面均勻,开细纹片,没有剥釉现象,呈色黄或青中泛黄,滋润而不透明,隐露精光,如冰似玉。

邢窑是北方最先烧成白瓷的名窑,并且把白瓷提高到“白如雪”的高水平。

邢窑“类银”、“类雪”的白瓷在邢窑白瓷的产量中仅占少数。这类白瓷采用优质原料,制作精细,造型规整,胎质坚硬,釉色洁白。

(2)“釉下彩”、“花瓷”和“三彩陶器”

唐代的陶瓷生产布局虽有“南青”与“北白”之说,但这是对整个唐代陶瓷发展整体情况而言,唐代瓷器生产除了青瓷与白瓷之外,还有“釉下彩”瓷与“花瓷”等新品种,“三彩陶器”也是唐代制瓷工艺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釉下彩”是唐代制瓷工艺的新成就之一。釉下彩的运用,为瓷器装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长沙窑初期采用模印贴花装饰,为了突出它的效果,往往又在贴花上再施褐色彩斑,然后施青釉。釉下纹饰的大量出现,为后世釉下彩的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花瓷”的出现,是唐代陶瓷工艺又一大成就。所谓“花瓷”,是指一种黑釉带乳白色或乳白中呈现针状蓝色斑的瓷器,器形主要有壶、罐、拍鼓等,故宫博物院藏唐黑釉

文档评论(0)

vermonth155-2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ppt课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613506700006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