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复习.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名词解释:

1.人工地震:由人工作用产生的地震,人们通过用炸药爆炸、敲击振动,引起地动,产生

地震波,用仪器测量这些地震波(速度、到达时间等),目的是了解地下介质的分层情况、

界面的埋藏深度,构造分布等。

2.地震子波:由震源激发、沿着地层向下传播,传播一段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下来,形成

具有一定形状和延续时间的波形,在地面、井中接收,接收到的振动信号就称为地震子波。

3.波前:把某一时刻tk,所有刚刚振动的质点构成的一个空间曲面,叫tk时刻的波前,

它是地震波传播的最前沿的空间位置。

4.波尾:由刚停止振动的所有质点构成的空间曲面,叫tk时刻的波尾,在波尾以内的各质

点都已停止了振动,恢复了平静,其质点位移也为零,即波已经传过去了。

5.波面:波从震源出发向四周传播,在某一时刻,把波到达时间各点所连成的面,称波阵

面,简称波面。

6.振动曲线:质点振动的曲线

7.波动曲线:把介质中某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画在同一图上(某点振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或在同一时刻各点的位移画在同一图上(各点振动位置与各点位置的关系)。

8.波剖面: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

9.惠更斯原理:波在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

震源,由它产生二次扰动,形成子波前,这些子波前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前面。

10.费马原理: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是最小的

11.地震波的干射:当来自不同方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震波相遇时,按照叠加原理,

发生能量增强或减弱的现象,称为地震波的干涉。

12.地震波的绕射:当地震波通过弹性不连续点时,如果这些地质体的大小与地震波的波

长大致相当,则这种不连续的间断点可以看作是一个新震源。新震源产生一种新的扰动向

弹性空间四周传播,这种波在地震勘探中称为绕射波,这种现象称为绕射。

13.地震波的衰减:波前扩散(在均匀介质中,波为球面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球面

逐渐扩展,但总能量保持不变,而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减少,这就称为球面扩散(波前扩散)。

其能量(振幅)衰减规律是振幅与传播距离成反比。)吸收衰减(实际介质并非是完全弹性

介质,故波在实际地层中传播时,能量的衰减要比在弹性介质中快,这种衰减称为介质对

波的吸收衰减。介质吸收的这部分能量主要用于克服质点的内摩擦,变成热能损耗掉了。

14.时距曲线: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

点(坐标原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

15.正常时差: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与以零炮检距(自

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纯粹是由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这种由炮

检距引起的时差定义为正常时差。

16.动矫正: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t,得到x/2处

的t0时间。t0=t-Δt

17.倾角时差:界面倾斜,倾角为ф,测线与界面倾向一致,这时虽然还有OS=OS’=x,

但t不等于t’,它们之差称为倾角时差,这是由于界面倾斜引起的。也可以说是由激发点

两侧对称位置观测到的来自同一界面的反射波的时差。

18.炮检距:炮点到地面各观测点的距离

19.平均速度:层状介质中地层的总厚度除以波在垂直层面的方向旅行的总时间。(随x增

大,平均速度三层介质的真正速度。)

20.回折波:地震波从震源出发,向地下传播到某一深度,还来不及到达分界面,就沿着

一条圆弧返回到地面,把这种波叫做回折波。

21.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或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

间位置关系。

22.地震排列:在具体施工中,每条测线都分成若干观测段,逐段进行观测,每次激发时

所安置的多道检波器的观测地段称为地震排列。

23.炮间距—指相邻激发点之间的距离,d。

24.道间距—指相邻接收点之间的距离,Δx。调查目的不同,道间距不同,道间距小,测

量精度高。

25.偏移距—指激发点离最近一个接收点的距离,等于最小炮检距,x0。一般为道间距的

整数倍,x0=μΔx。

26.炮检距—第i道到激发点之间的距离,xi。xi=x0+(i-1)Δx

27.最大炮检距—炮点与最远一个检波器的距离,xmax与探测深度相关,一般为目的深度

的0.7-1.5倍。

文档评论(0)

137****6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