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中医诊断学:即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病:是对该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即该疾病的代名词。
3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概括。临床
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4症:是人体发生疾病后所反映的各种异常现象。其中病人自觉的痛苦与不适称为症状;
通过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称为体征。中医统称为症状。
5病证症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病”和“证”是从不同侧面对疾病本质的抽象概括。“病”是对该病种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
的结论,“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所作的判断。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证,
相同的证可见于不同的病中,“症”是病证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现象,是诊病辨证的主要依据。
中医诊病既重视疾病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矛盾,又要抓住疾病当前的主要矛盾,才能为临床治
疗提供立法依据和选方用药原则。所以中医学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只强调辨证而忽
视辩病,或只辨病而不进行辨证,都是不恰当的。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2.辨病:即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并确定病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3.辨证:即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
病当前的病位与病因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4病案:又称医案,古称诊籍,现称病历,是临床诊疗过程的书面记录。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1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症
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的内在本质。
2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即通过微小的局部的外在变化,测知整
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3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
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
四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整体审察:即在认识疾病时,不能只注意病变局部或病人个体,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
内外结合,全面诊察分析病情,综合识别判断病证。表现在各种诊法的综合运用及对病情
资料的综合分析两方面。
2.诊法合参: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收集病情资料。
3病证结合: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五中医诊断学发展的重要年代医家医著及其学术价值
1.公元前五世纪的著名医家扁鹊就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2.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
3.西汉淳于意创立“诊籍”,是现存最早的病案记载。
4
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在疾病分类上做出了贡献。
5.西晋王叔和所著《脉经》,分述三部九候寸口诊法二十四脉等,为我国现存最早
的脉学专著。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较早记载了对天花麻风等传染病的诊断及对黄疽
病人的实验观察。
6隋巢元方等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
7.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南宋施发的《察病指南》专
论诊法。
8.金元时期:
滑寿的《诊家枢要》对三岁以内小儿诊察食指络脉的方法有新进展。
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论述了危重疾病的“十怪脉”。
代敖氏著《点点金》《金镜录》,后经清·杜清碧增补为敖氏《伤寒金镜录》,是我国第
一部舌诊专著,
金元四大家的诊疗特点:刘完素诊病,重视分析病机;李东垣诊病,重视四诊合参;朱震
亨诊病,主张从外知内;张子和诊病,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
9.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脉神章》论述脉神正脉十六部等;《传忠录》“十问篇”后
世编成“十问歌”;《传忠录》中“二纲六变”之论对八纲辨证的形成颇有影响。
10.脉诊研究: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详述二十七脉。
明末李中梓《诊家正眼》在此基础上加“疾脉”,形成28脉体系。
.舌诊研究:
清代张登所辑《伤寒舌鉴》,载有一百二十图,
梁玉瑜辑成《舌鉴辨证》,载图一百四十九幅。
傅松元的《舌胎统志》,
刘以仁的《活人心法》。
民国刘恒瑞的《察舌辨证新法》,
曹炳章的《彩图辨舌指南》,
杨云峰的《临症验舌法》等都是研究舌诊的较好资料。
12四诊的综合性研究:
清吴谦等编撰的《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决》
林之翰的《四诊抉微》
张三锡的《医学六要·四诊法》,
何梦谣的《四诊韵语》,
周学海的《形色外诊简摩》,
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四诊易知》
汪宏的《望诊遵经》,为全面论述望诊的专著。
13明清时期对诊病辨证的研究:
14八纲辨证:方隅的《医林绳墨》
王执中的《伤寒正脉》都认为阴阳表里寒热
明程国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