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教学设计.docxVIP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3 唐诗五首 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美。

学生通过品读赏析,体会诗歌意境,积累诗歌名句。

学生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学生知人论世,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积累诗歌名句。

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难点

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深入体会诗人情感,理解诗歌主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无数读者。今天,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中的《野望》和《黄鹤楼》,一同领略唐诗的韵味。

(二)学习《野望》

背景介绍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走进作者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刘伶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和抑郁的感慨,与唐初流行的浮靡风显然有别。

读清节奏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教师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山野景色图。诗人站在东皋纵目远望,看到树林染上秋色,山岭披覆落日余晖,牧人驱赶牛群返家,猎人带着猎物归来,而自己却孤独无依,只能长歌怀采薇。

合作探究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预设答案:“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诗人在现实中知音难寻、得不到赏识的孤独无依的彷徨哀伤心情,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预设答案:诗人在现实中辗转漂泊,彷徨孤寂,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表达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态和惆怅孤寂的情绪。

(3)颔联和颈联往往是一首律诗中最出彩的部分。《野望》中的颔联和颈联就描绘了富有田园牧歌气息的山野秋景。请从下面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欣赏《野望》的颔联和颈联。

①动与静

②人与物

③情与景

预设答案:

①我选①(填序号)。树林、山野是静谧的背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是动态,使静谧的画面活动起来。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表现出牧歌式的田园气氛,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

②我选②(填序号)。山林静谧,在一片秋色、遍野落日余晖中,驱赶牛群的牧人、骑马打猎的猎人回归家园,人与物既形成对比,又融为一体。

③我选③(填序号)。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夕阳余晖下萧瑟、衰败的景色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驱赶牛群返家的牧人、收获猎物归来的猎人更加深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绪。

(三)学习《黄鹤楼》

背景介绍

唐代诗人崔颢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全诗写登楼所见所生的联想,以及从昔人仙去、江山胜景依旧而抒发世事茫茫、人事短促的感叹。

读清节奏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教师提问: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答案:这首诗描绘了黄鹤楼的景象以及诗人登楼所见的景色,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和悠悠白云。晴日里,汉阳城一带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日暮时分,诗人不知何处是家乡,江面的烟波更增添了他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之感和游子的思乡之愁。

合作探究

(1)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答案: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预设答案:愁。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预设答案:晴空万里,白云悠悠,汉水奔腾,波光粼粼;艳阳之下,树木郁郁葱葱,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如茵,洲边江水急流,惹人情思……

(4)尾联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愁”的是什么?

预设答案: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