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新行为主义
1913—1930早期行为主义(华生)
1930—1960新行为主义(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1960—新的新行为主义(班杜拉)
第一节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及特征
一、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原因
(一)操作主义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末由布里奇曼创立,把“概念等同于一组操作”)
(二)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肌跳心理学”
“无头脑心理学”
二、新行为主义的特征
(一)哲学上以操作主义为基础,强调采用操作分析的方法。
(二)强调对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究。
(三)研究动物行为的操作过程。
三、早期行为主义与新行为主义的异同
相同点:研究对象:行为
研究任务:预测、控制、应用
研究方法:自然观察、实验观察、条件反射等。
不同点:
哲学基础不同:新实在论\操作主义
研究内容不同:S—R\S—O一R
分子行为\整体行为
研究方法上:新行为主义更重视操作过程
第二节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主义
一、麦独孤的策动心理学(主观本能的)与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客观目的)
麦独孤(1871—1938)英国心理学家,剑桥毕业,曾从教于牛津大学,1920年后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杜克大学任教授。
受布伦塔诺(意动)、沃德(意向)等影响,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是有目的的活动”——自立一家为目的心理学。
后强调本能的行为驱动力作用,形成策动心理学。
(希腊语horme——策动,与行动倾向、动机意义相近)
二、托尔曼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1886—1959)
1915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受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的影响。
(二)著述《动物和人类的目的性行为》
(1932)
三、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一)目的性行为主义
1.分子行为与整体行为的划分2.整体行为的特征:
目标;
认知特征(选择一定的途径和方法);最小努力原则;
可以教育。
(二)中介变量(O)
1.行为最初原因有五种自变量组成:环境刺激;内驱力;遗传;训练和年龄。
2.早期两种变量:
需求变量(动机)和认知变量(对情境、目标的认知)。
3.晚期三种变量:
欲求系统(原需求变量)、行为空间(某时刻知觉到具有某种引拒值的事物)、信念—价值排序
(三)学习理论1.符号学习论
学习非行为反应而是形成“认知地图”。
位置学习的实验、“阻塞”实验
2.潜伏学习
没强化时的学习结果呈潜伏状态。
途径
起点
阻塞点乙
途径一
阻塞点甲
桌子
食物箱
途径三
门
第三节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一、赫尔的生平与著述
(ClarkL.Hull,1884—1952)
早年对数学感兴趣,1927年后,以条件反射实验为基础演绎出行为规律。
著作:1943年出版《行为的原理:行为理论导论》
二、赫尔的心理学理论
(一)假设—演绎理论体系的建立
建立一套可验证的、有严格逻辑依据的刺激、中间变量及反应之间的公设和定理。
(二)赫尔的行为原理(学习理论)
1.学习的性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学习的基本条件:强化下刺激与反应的接近。
习惯强度(SHR):反应被强化次数的函数
3.行为的动力:内驱力(D)
4.反应势能:SER=D×SHR(一级学习系统)
SER=K×D×SHR(二级学习系统)(K为外部诱因)
4、行为的抑制与消退
抑制分为反应抑制(IR)(疲劳等)与条件抑制(slR)(无强化)
sER=D·sHR-(IR+slR)
三、评价
赫尔重视学习的中介变量,并对学习定律加以数
量化,形成独特的学习理论,在当时的影响很大。不足,参数大多得之于动物实验,难于有效运用。
第四节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一、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1904—1990)
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工作了50多年。1958年、1968年、1971年分别获奖。
(二)著述(302页)
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
(一)研究对象和任务:
对象:行为。
任务:关注反应。
机体反应等于可控的刺激情境的函数。R=f(S)或R=f(SA)A为第三变量。
(二)行为原理:操作的条件作用
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强调后者)
(三)实验研究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消退和分化
2.系列强化实验(强化的性质、程序、时间安排等)
(四)操作强化原理的应用
1.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2.言语行为
3.社会控制计划—《沃尔登第二》
积极方面:
1.实验方法和技术精确值得借鉴。
2.行为原理的广泛应用,很有价值。
不足:研究的简单化、绝对化,缺乏理论指导、不揭示深层心理问题。
三、评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英文形式发票-PI-(空白).xls VIP
- 检验检疫法律法规.pptx VIP
- 高中英语_Unit 5 The Monarch's Journey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VIP
- 管理学基础理论版本.ppt
- RGA残余气体分析介绍及数据分析.pptx VIP
- RGA残余气体分析介绍及数据分析.pptx VIP
- 高中英语 必修1 Unit 5 Into the wild Understanding ideas- The Monarch’s Journey 教学设计.pdf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解析课件.pptx VIP
- 生物安全法培训精品课件.pptx VIP
- 香格里拉铜矿采矿工程初步设计.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