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2.2.《红烛》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丰富的内涵。

2.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

3.领悟诗人无私奉献,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甘愿牺牲的爱国精神,了解诗人的三美主张。

【教学方法】

诵读法、评析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烛”为媒,导入新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无可否认,李商隐让蜡烛成为相思、至死不渝的象征。同样是蜡烛,到了诗人闻一多的笔下,是否会成为新的意象,如果是的话,它又象征着什么呢?寄托着作者

怎样的情感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红烛》,走进闻一多的内心世界。

二、以“烛”为象,初悟情感1.学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

捣破(dǎo)脂膏(zhīgāo)慰藉(jiè)耕耘(gēngyún)2.学生集体诵读,引导学生感受情感基调。

明确:悲壮慷慨。

3.老师指导朗读技巧,并带领学生再次朗读。

例:红烛啊!(字韵饱满,饱含深情,适当拖音)

既制了,便烧着!(坚定而有力,“烧”字重音,短促)

烧吧!烧吧!(渐高,第二个“烧”字加强重读)句式,接续紧凑,和下句急促读出)

烧破世人的梦,(排比

烧沸世人的血——(“血”字拖音)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语气坚定而有力,和下句急促读出)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读出决绝果敢的语气)

三、以“烛”为核,品味鉴赏

1.诗人在诗歌里所写的意象是什么?

明确:红烛。

2.文艺评论中有一个术语,叫“意象解构”,它指的是诗人经常将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或几个方面来表情达意。诗人笔下的红烛都有哪些特点,哪些诗句体现了这一特点。

明确:

(1)红烛的颜色——红色

诗句: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2)红烛的状态——燃烧(发光)

诗句: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腊成灰

原来是要烧出你的光来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3)红烛的情感——流泪

诗句: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

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4)红烛的精神——奉献诗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3.这些特点有无象征意义?如果有,是什么?

明确:(1)红色是红烛的颜色。诗人将红烛之“红”和诗人红心之“红”进行类比,是将红烛的红,类比为红心的红,隐喻、象征诗人赤诚、热烈、忠诚的情感。

(2)燃烧(发光)是红烛的状态。从诗歌语言来看,红烛燃烧着“躯体”,点着自己的“灵魂”,带给别人光明,结果让自己“烧腊成灰”。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碎他们的监狱!”这个句子中,“世人的梦”隐喻普通民众深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在梦中;“世人的血”隐喻民众没有血性,麻木不仁。诗人要“烧破”“烧沸”就是想让世人觉醒,让世人热血沸腾。

诗人立足红烛的自然特点,从精神层面极度赞美的是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

(3)流泪是红烛的情感表现。流泪在情感表现方面有二,一是因内心伤心悲痛,一是因喜极而泣。诗歌中红烛流泪的原因是前者。

诗歌第6节诗句“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的不稳时,才着急的流泪”。“何苦”表达诗人当时内心的矛盾、痛苦、挣扎;“残风”暗指反动势力。可见,流泪并不是伤心于自我的牺牲,而是因拯救祖国、拯救世人的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因此,红烛之“泪”象征了诗人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

因受到反动势力的阻挠,焦急之下壮志难酬的痛苦。

(4)“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是红烛的精神。即便世人不醒,“监狱”还在,“残风”侵袭,但红烛“灰心流泪”的决心不变,“创造光明”的信念不变。本句结尾,卒章显志。

揭示了红烛的精神本质,即在黑暗的社会里,红烛即便在黑暗之中发出微弱的光芒,但依然要燃尽自己,带给世人无限光明。这就是红烛的精神——崇高的奉献精神。

四、以“烛”关照,理解内涵

1.结合屏显内容,请说出本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屏显:1923年的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国内各军阀势力横行,军阀之间不时爆发战争,民众愚昧,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极度混乱。

明确: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往往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