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学习重点】
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学习难点】
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导入8分钟、朗读5分钟、独学12分钟、展示15分钟
走近作者、作品
1、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出生在美国。由于当时中国的境况,他在美国是一个难民,不断地从一个地方逃向另一个地方,根本得不到任何正规教育。直到12岁,随全家迁往台湾,才进中学读书。他十分珍惜上学的机会,刻苦钻研,成绩很好。中学毕业后,他只身赴美读大学,1962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丁肇中选定实验物理作为他的主攻方向。1972年他主持实验去寻找新的重粒子。对于实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他这样比喻:“在雨季,一个像波士顿这样的城市,一分钟之内也许要降落下千千万粒雨滴,如果其中有一滴有着不同颜色,我们就必须找到那滴雨。”经过艰苦的努力,1974年11月12日,丁肇中向全世界宣布,他的小组发现了一种未曾预料的新的基本粒子丁粒子,推翻了过去认为世界只由三种夸克组的理论,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称为是“物理学的十一月革命”。
1977年秋,丁肇中访华并建议派遣中国物理学家参加他的实验小组工作。如今已有上百人去到他的身边。这些人员提高相当快,他非常满意,并寄予厚望。他在一篇自传性的文章特别推崇这样一首诗: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2、文体知识:
把握议论文的论点:
(1)关于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结合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中心论点是纲,分论点是目,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它们之间有主从关系。
论点要求正确、鲜明,必须正确、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要抓要害;要有的放矢;要根据读者的不同情况,从不同角度确立论点。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论点在议论文中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
(2)如何找出中心论点:
A从定义入手: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论点不同于论题。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而论点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是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例如《敬业与乐业》一文“敬业与乐业”只是论题,而论点是:“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是一个明确的判断。
B从位置入手:议论文中论点的提出,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也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
C从论据入手:看看论据证明的是文中的哪一句话。
二、字词积累
1、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一帆风顺:
致知:袖手旁观:
修身:齐家:
2、常识: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是指《》、《》《》《》;“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读课文,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了。
(2)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3)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三、初步感知
1、“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2、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3、《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4、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样?
5、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6、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我的反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