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指导: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考查特点及备考策略.pdf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指导: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考查特点及备考策略.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情境·教材·试题

——新高考文言文简答题考查特点及备考策略

文言文简答题是近几年高考改革在新高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这道题在翻译并理

解文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向对文本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能力的考查,可以很好

地呈现学生的思维活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或将成为较稳定的题型。我们须充分重视。

一、文言文简答题考查特点

从2020年、2021年新高考卷和各地适应性考试中出现的文言文简答题来看,其

重点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具体来说呈现以下特点:

1.对于叙事性文言文,简答题侧重考查事件成因。

从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的“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

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感到担忧?请简要说明”,到2020年新高考Ⅰ卷

“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和新高考Ⅱ

卷“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这三道简

答题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均指向对情节的理解,且都在人物行动的原因上设计问题。

不是句意层面的“他做了什么”而,是文意层面的“他为什么这么做”考查学生对文本的,

深层理解能力,这就与仅是“知其然”的翻译题有了明显区分,对学生思维素养的考查

也更进一层。

而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中,“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

清除政敌,其政敌最为严重的罪行是什么”一题,可变形为“霍光为什么可以一举清除

政敌”。题干中的“最”字需要特别注意,学生需要在梳理其政敌的罪行后进行权衡,判

断哪个是“最为严重的”2021。年新高考Ⅱ卷“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

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一题的设问点也在于对原因的分析。

这种考查方式之前也有出现,如2004年上海卷28题“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

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用自己的话回答)”,2008年湖南卷14题“文中说‘及

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请根据文意,说明‘惟公不及’的原因”。

2.对于议论性文言文,侧重考查句意和作用。

2021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最后一段为议论段,基于此设置简答题,“文末《资治

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

的目的是什么”一题设问点在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上。而2005年上海卷23题

“根据文意,‘笔奇’(‘笔翻空则奇’)、‘词畅’(‘词旁搜曲引则畅’)的含义是”,2006年

上海卷21题“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和2007年上

海卷26题“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也有类似考查。

二、文言文简答题考查特点原因分析

综观以往的文言文简答题,我们可以看到对分析具体事件能力的重视以及考查理

解分析重点语句的趋势。这种命题特点与以下原因有关:

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新高考试卷是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命制的,符合“一核”“四层”“四翼”

的要求,文言文简答题也不例外。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新高考试题中出现文言文简答题,可以更好

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文言文简答题,既考查了考生

文意理解的能力,也能让考生感受到优秀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

文言文简答题侧重从“为什么”等角度的考查,与断句、文意理解、翻译等题目在“是

什么”层面的考查相比,更加体现文言文考查思维的递进,是对考生“应对问题情境的

需要”“对新信息的加工处理”“形成对新信息的准确判断、分析与评价”素养的考查,也

是对“采用严谨求真的、实证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应对各种问题”的科学思维的考查。

而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语文的关键能力之——阅读能力也相应要由注重精读转

向强调精读、泛读等各种阅读策略的灵活运用,由注重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接受能力转

向侧重对文本传递的各类信息的审视阐释能力,也就是说,既要准确理解文本的字面

意思,又要对其深层含义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

2.教材重要性的体现。

高考属于选拔性考试,考查将课内知识应用于课外的迁移能力,以及在新情境中

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这些思维方法和学科相关能力,最初是通过学习教材

文档评论(0)

175****5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