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猫(教材中的考点:伏笔与照应)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docx

第17课 猫(教材中的考点:伏笔与照应)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7课猫

——教材中的考点:伏笔与照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具有深厚感情。

理解伏笔照应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能够赏析文学作品中伏笔艺术手法的运用。

【典型例题】作者善于设置伏笔,请你简答文中第二处伏笔的作用。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伏笔及其作用。

本文中的伏笔主要有三处,是分别关于三只猫的。

第一处伏笔。第①段中“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为下文“哥哥,小猫死了”埋下伏笔。

第二处伏笔。第③段中“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为下文?段“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埋下伏笔。

第三处伏笔。第?段“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为下文?段“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埋下伏笔。

第二处伏笔是关于第二只猫的,它因为生性活泼好动,不怕生人,“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可见我们全家对它非常宠爱,也为后文它被过路的人捉走的情节作了铺垫。

【参考答案】第二处伏笔写第二只猫,它生性活泼好动,不怕生人,“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使后文它被捉走的情节合情合理;表现了我家对它的宠爱。

考点解说

1、伏笔,是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与中心事件有必然联系的人物、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并在事件发展到必须的时候,再予以响应,以求“前后呼应”的写作技巧。

伏笔强调的是上文对下文的暗示、交待,在答案没有揭晓前,它在文章中是无关紧要的,当看到后面情节后,读者才会恍然明白前面的一些看似闲笔的资料原来是为后面的内容服务的。

2、照应,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内容,前面铺垫了背景、原因或埋下了伏笔,进行了暗示。行文前后照应,能使文章意脉相连,文气贯通,结构浑然一体。

比如林冲买刀,(伏笔)只是在前面文章里提了一句,他买了一把尖刀带在身上到街上去寻敌,后来就不再提刀的事,等到他杀陆虞侯的时候从手边抽出一把刀来,(照应)我们才明白了作者在前文中说他买那把刀的构思意图。

知识解读

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1)有伏必应,两者往往配套使用。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

(3)伏笔要有照应,前后不宜紧贴。如果伏笔和照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伏笔和照应的好处

(1)伏笔含蓄交待,照应贯通前后。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2)情节发展合理,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3)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往往能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

(4)伏笔照应搭配使用能使情节发展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2023·湖北黄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龙豁口

刘洪文

①这天早晨,天刚蒙蒙亮,老赵头就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了。这次他们的任务特殊,不是送货,也不是运皮张,而是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

②这几天,松花江上游的抗日游击队把小鬼子打惨了,也把他们打急了,所以小鬼子不断进山“讨伐”,进山的路巡查得非常严。这个时候,要把粮食送进去,谈何容易?可是,游击队已经断粮几天了,老赵头心急如焚,最终还是决定冒险。

③“爬犁帮”最怕遇见松花江上的三九天。那时西北风呼啸,冷风如刀,彻骨的寒冷让人忍不住打战,貉皮帽子羊皮大氅都抵挡不住,没人敢在这寒冷的冰面上过多地停留。拉爬犁的牲口,鼻孔往外喷着白汽,眼睫毛上全都挂满了霜花,汗水顺着毛往下淌,在肚皮下凝结成冰,哗啦哗啦地响。赶爬犁的小伙子们跟着爬犁跑,跑得全身透汗。

④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瞅着就要进入游击区了,可老赵头却一点也不松懈。一双鹰一样的眼睛不停扫视着苍茫的江面。

⑤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黄褐色的身影,还伴随着隐隐约约的马达声。不好,是鬼子的巡逻队!老赵头的神情变得紧张起来,心想,这可咋办?自己安危事小,粮食进不了山事大。老赵头赶紧吆喝大家加快速度。双方的距离还是越来越近了,爬犁再快也快不过鬼子的汽车和摩托车。老赵头心里明白,咬牙,说:“干脆,走‘龙豁口’。”

⑥一听“龙豁口”三个字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