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年新高考语文Ⅱ卷试题分析和教学策略
2024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3套高考语文试卷,另有北京、上海、天津自主命制试卷。甘肃省高考选用的是新课标II卷。新课标II卷在稳定试卷结构、考查内容、试题类型的前提下,进一步体现对素养立意的育人目标、育人成果的思考,继续突出全国卷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学科育人与时代需求相互呼应的特色,实现稳中求进,守正出新。
第一部分新高考Ⅱ卷试题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19分)
材料围绕“探月”主题展开。材料一摘编自科普绘图作品《登月》,介绍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材料二摘译自英国知名科普网站2015年9月22日的新闻通讯稿《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以纪实性语言传递了中国登上月球背面的计划、“玉兔一号”探测取得的全新成果以及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等信息;材料三摘编自院士吴伟仁为《月背征途:中国探月国家队记录人类首次登陆月背全过程》一书所作的推荐序言,以平实而饱含深情的话语介绍了嫦娥四号在探月史上取得的里程碑式成就。
三则材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不仅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更体现出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总书记号召下“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卓越实践成就。阅读材料“登月”素材兼具天体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属性。
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进行图解,并且要排序恰当。这是文字与图形相互转化的试题,与今天信息化、碎片化、图解化的时代相契合。第5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在中国航天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考查学生从不同材料中筛选信息并进行综合处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报国热情,鼓励他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材料节选自2023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当代作家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小说以1933年党中央机关从上海到瑞金的战略大转移为背景,以“千里江山图”行动计划为线索,讲述了地下特别行动小组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节选部分呈现了隐蔽战线上共产党人陈千里、叶桃的鲜活形象。
试题引导学生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认同中国革命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陈千里、叶桃的“别离”是所选材料中的重要情节,背后的情感打动人心、富有张力。第8题据此设题,要求学生体会“别离”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将自己的小我融入人民的大我,为祖国奉献,为幸福生活奋斗。第9题考查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的叙述效果,题干表述较为新颖灵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文言文阅读为组合文本,材料由三部分组成,分别选自《史记?魏世家》《史记?留侯世家》和《论衡?非韩》。材料一讲述魏文侯礼敬名士段干木的故事,材料二讲述汉太子与“商山四皓”的故事,材料三则是汉代思想家王充对上述两个历史故事的评述。
第14题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材料三王充议论的基础上,归纳出材料一中“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与材料二中“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两件事的相似之处。两件事情表面上无关,但在“力少则修德”上是相通的,试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将崇德重礼、尊贤敬长转化为自觉行为。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素材是宋代诗人叶梦得的《雨后为山亭独卧》,第16题要求考生结合全诗分析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考查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知识关联的能力,深化学生对古代诗歌常见抒情模式的认知,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以时不我待的热情去建功立业。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前两道小题考查了高中篇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李白《蜀道难》,一篇古文,一首诗歌,依然没有考查初中背诵内容。但两道试题都有一个具体的语境,考查学生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第3小题考查开放性默写,要求学生写出分别表达离别双方情思的唐诗,试题难度增加,考查学生对诗词的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第18题考查的是句式变换题,要求把长句变短句。第19题问法稍有变化,文章结尾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什么作用?需要学生真正读懂文本段落,并能条分缕析地回答出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第20题采取传统的修改语病题形式,考查了“列入”与“之一”的搭配,这涉及词语意义用法的精细辨析和词语的准确选择问题。此题继续体现了教考衔接的命题特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单元中讨论了“词义的辨析和词语的使用”,单元“学习资源”中的材料如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朱德熙《词义》等也都强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