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十部分民族、宗教
民族、宗教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1.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
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也称“民族性格”是指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表现在民族文化
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通过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特点表现出来。是
民族成员最重要的精神纽带,对民族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最有稳定性、最持久和
最有生命力的民族特征。
3.从部落发展成民族。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形成的基本观点,也是民族形成的一般途径。
4.氏族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部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血缘相近的氏族所组成
的人们共同体。民族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超越了氏族部落的非血缘的人们共同体。
5.种族属于生物学、人种学的范畴,而民族则属于社会历史的范畴。
6.民族和国家都是以共同地域为基础成长和发展的。民族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人口基础,国
家是民族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7.民族与国家的区别:民族与国家的构成要素不同;民族与国家的认同机制不同;民族与国
家的稳定性不同。
8.国家能提供有利于民族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能够调整促进民族发展的内部机制。
国家对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9.民族问题比阶级、阶层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内容更广泛、更复杂。
10.民族消亡是指各民族之间所有差异的完全消失,是民族发展的最终趋势。
11.毛泽东指出:“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
12.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
逐渐消失,形成为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人类整体的历史过程。民族融合是全世界民族消亡的
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13.人们通常把历史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由于互相接近、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为一个
新的民族的现象,也称之为民族融合,或称为“历史上的民族融合”。
14.民族同化根据它变化的原因、手段、过程、性质分成两种类型: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
强迫同化,是指一些民族以强制手段把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民族特征强加于
别的民族,迫使别的民族放弃原有的民族特点从而成为自己民族一部分的过程和结果。
15.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是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民
族关系上的表现。从狭义来说,民族问题就是指民族从形成、发展直到消亡之前的各个历史
阶段,不同民族之间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的各种矛盾问题。从广义上来看,民族问题
还包括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及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
16.民族差异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在因素。民族交往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客观外在环境。
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产生民族问题的时代背景。
17.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敏感性的特点。
18.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经济利益的矛盾与冲突;文化上的碰撞与冲突;政治权利的要求
与对立;军事上的冲突与对抗。民族矛盾和冲突的最高形式是军事对抗。
19.由民族长期存在所决定,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将长期存在,民族
偏见和民族隔阂将长期存在,不同政治势力对民族问题影响和利用还将长期存在。所以,民
族问题必然具有长期性。
20.列宁指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民族问题有两个历史趋向,“第一个趋向是民族生活
和民族运动的觉醒,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斗争,民族国家的建立。第二个趋向是民族之间各
1
种联系的发生日益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统
一的形成。”
2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古往今来居住在中国领土上的各民族总称为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步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
22.中华民族由成员众多的多元民族群体组成。(56个民族)
23.汉族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凝聚核心。汉族居住在这个地理生态系统的中心地带,
并大量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形成一个点线结合,东密西疏的网络,这个网络正是多元一
体格局的骨架。少数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特征分布在四周。
24.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根本原因: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
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关系。
2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