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新型装置制备氨基硅油乳化液的技术与应用
【摘要】氨基硅油乳液乳化制备工艺目前普遍采用将硅油单体同
相应表面活性剂混合,在一定温度下,通过分步加水方式逆相乳化
的模式进行釜式制备。利用这种工艺进行乳化操作,由于通过分步
加水实现将产品由“水包油”经转相形成“油包水”乳液,需要经
历雪花膏状过程,不仅耗时耗能,且容易出现产能放大瓶颈,尤其
不利高浓硅乳产品的生产。同时由于釜式制备的工艺局限产品稳定
性较差。本论文着重研究在选择匹配的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较短
的单位时间内给予体系一个能快速形成均相体系。即选择新型氨基
硅油乳化工艺技术,提高产品的分层时间和生产效率。
【关键词】氨基硅油乳液乳化泵分层共轴乳化釜乳化剂均
匀混合液体
1共轴乳化釜生产现存情况
公司在这几年的生产过程中一直存在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和单
釜产量不能放大问题,主要表现在:1车间生产装置无法达到实验
室乳化效果,即无法实现手工搅拌的机械效果;曾对共轴搅拌进行
过两次改进,效果有一定改进但始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此只能
通过配方调整弥补一定的设备不足问题,80%以上的高粘度硅油稳
定性较好,虽然通过增加产品黏度(即降低产品流动性)质量稳定
性提高但随之带来厂家化料困难问题,出现需要额外送反应釜供客
户化料现象。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瞬间乳化和快速混合均
匀问题,以及解决乳化过程中“雪花膏状”非流体黏度过程的处理
上)2生产装置不宜放大,1吨不锈钢共轴搅拌釜进行500-700公
斤的乳化效果不能用2吨、3吨进行取代。在销售增长情况下出现
生产平颈问题,生产时间长而产能小,生产成本高问题。
2新型氨基硅油乳化工艺2.1原理
利用合理的乳化剂(表面活性剂)上“疏水基团”同氨基硅油形
成分子间键能结合原理,通过机械搅拌、剪切力作用下,将乳化剂
均匀分布在硅油分子表面,形成均匀混合液体。在均匀混合体中逐
步加入“水”,利用吸附在硅油表面的乳化剂分子上的“亲水基团”
同水结合,完成逐步形成一个“油包水”体系在经过“转相”达到
一个稳定的“水包油”体系。
氨基硅油乳化过程中,油珠颗粒大小与外观的透明度关系油珠直
径小于0.05μm呈透明“悬浮液”。该透明“悬浮液”油珠的重力、
分子间引力、在温度、外力等影响下,远远小于乳化剂间的结合键
能,解决了传统工艺易分层的问题。
2.2系统组成
控制系统:利用plc、变频器、电磁流量计控制硅油与水的流量,
达到乳化的配比稳定误差小于5%。硅油与乳化剂混合釜:利用普
通搪瓷反应釜完成硅油与乳化剂的均匀混合,采取电磁流量计计量
以及合理的温度控制,实现乳化剂与氨基硅油形成分子间键能结
合。水槽:利用合适的水槽采取电磁流量计计量以及合理的温度控
制,完成合适的硅油乳化水量控制。转子泵:电机转速为0~
1450r/min;宁波得利时泵业有限公司。完成硅油原液与乳化剂混
合后的物料输送,常规配置,电机采用变频器控制。离心泵:转速
为0~1450r/min;完成硅油乳化用水量的补给,常规配置,电机采
用变频器控制。高剪切乳化泵:高剪切乳化泵泵体代替乳化釜实现
混合无死角、快速剪切、缩短生产时间,高效制备w/o体系的氨基
硅油乳液。电机转速为0~2900r/min;常规配置,电机采用变频器
控制。硅油乳液槽:普通收集槽,保温控制。
2.3乳化工艺流程
2.3.1氨基硅油工艺流程图,(见图1)
2.3.2氨基硅油工艺
3新旧工艺生产定性对比
(1)共轴乳化釜与高剪切乳化泵装置之间差异性对比:(见表1)
(2)硅油乳液产能统计对比表:(见表2)。
从设备结构上可以看出:乳化泵是将原本1-2米直径的乳化主体
转移到25-30厘米泵体内乳化,解决瞬间乳化和快速分散混合作用,
因其乳化速度取决于泵体处理功率大小,产能放大容易同时解决生
产平颈问题(在产量增加情况下,实现连续流水化作业)。
4结束语
新型的氨基硅油乳化工艺提高产品品质与产品性能,解决共轴釜
无法实现的乳化质量问题,如高粘度硅油易分层问题(目前新工艺
已经可以做到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分层);提高了生产效率,解
决反应釜物料容量瓶颈,降低产品能耗及相应生产设备投入成本;
同时提升了硅油乳化工艺的探索,改变传统的釜体搅拌乳化的生产
模式,从产能、品质上了实现了质的跨越,体现了小装置大生产的
先进性。从本套设备生产原理上,本装置可以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