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尤金·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
1.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尤金奈达·(EugeneA.Nida)1914年生于美国的俄克勒荷马州。早年师从当代结构主义语
言学大师布龙非尔德(LeonardBloomfield)等语言学家。毕业后供职于美国圣经协会,终生从
事圣经翻译和翻译理论的研究,著作等身,是公认的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
他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这个名称的前身是“灵活对
等”(dynamicequivalence)。后来为避免被人误解,改成功能对等。简单讲,功能对等就是要
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不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对应。要取得功能对等(奈达指
的对等是大致的对等),就必须弄清何为功能对等。他把功能分成九类①[在FromOne
LanguagetoAnother中,奈达将语言的功能分成9类,即表现功能(expressive)、认识功能
(cognitive)、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信息功能(informative)、祈使功能(imperative)、行为功
能(performative)、情感功能(emotive)、审美功能(aesthetic)和自我解释功能(metalingual)。见
该书第25页。]译文应在这些功能上与原作对等。那么,怎样才算对等呢?奈达认为回答这
个问题不能只局限在文字本身,他把判断对等与否的大权交给了读者的心理反应。这就与在
奈达之前大多数翻译研究者的观点相左。传统上,人们总是将客观的语篇作为判断译文对错
优劣的依据。但奈达一下子把大权从语篇手中抢过来,交给了读者。这一转手马上创出了一
个崭新的局面,为当时几乎陷入绝境的翻译研究者打开了眼界,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一下子柳
暗花明。
奈达这一发展当然是和他本人对翻译的研究有关。但奈达并非闭门造车,功能对等自有
其源头活水。这活水就是当时语言学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结构主义对语言的研究很有其独
到之处。但结构主义没有对语言外的因素给予重视。为克服这一缺陷,后来的语言学家渐渐
对语言外的因素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结果各种语言学分支渐次诞生,心理语言学、社会
语言学、语用学、符号学等相继应运而生。奈达理论中读者心理反应这一基石基本上得益于
上述语言学方面的发展。
另外,奈达理论在操作方面与乔姆斯基(Noam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也有关联。乔姆
斯基从不涉及语言外因素,但其早期理论中有关语言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转换的模式在很大
程度上为奈达描写功能对等提供了工具。
可以这么说,早期的奈达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从语言内营造他功能对等的理论,用了诸如
转换生成语法、语义成分分析等具体方法来描写他的理论。发表于l964年的TowardaScience
ofTranslation,就主要在语言学的框架下讨论翻译(也涉及了语言外的因素)。他在该书中将
语义细分成语法意义(1inguisticmeaning)、所指意义(referentialmeaning)和情感意义(emotive
meaning)。该书被认为是翻译研究方面的必读之书。越往后,奈达就越重视社会文化因素。
他在1996年出版的TheSociolinguisticsofInterlingualCommunication中,对社会文化因素给
予了极大的重视。
在奈达看来,翻译就是要在接受语中以最自然的方式重现原文中的信息,首先是重现意
义,然后是风格。最好的翻译读起来应该不像翻译。要让原文和译文对等就必须使译文自然,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摆脱原文语言结构对译者的束缚。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原文的结构
和译文的结构是不同的,所以必须有所改变。但奈达是一个严谨的学者,他深知翻译犹如走
钢丝,绝不能一边倒。他因此马上又指出,要让圣经中的故事听起来像是l0年前发生在附
近一个小镇中的事是不恰当的,因为圣经的历史背景是十分重要的。换句话说,翻译圣经不
应该是“文化翻译”。紧接着他又指出,这倒不是说译文要保留原文中的语法和文体形式,以
致造成译文生硬难懂,翻译应避免“翻译腔”(translationese)。可见奈达在规避左右两边的险
境。这种谨慎虽是学者的基本素质,但并不是奈达的主要贡献。奈达之所以掀起大浪,是因
为他大胆地提出了翻译要达到的不是语言的对等,而是语言功能的对等,是读者心理反应的
对等。译文在译文读者心中的反应是否和原文在原文读者心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55031-2022(完整清晰版).pdf
- SY_T 4113.1-2018 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 第1部分:耐划伤测试.docx VIP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长泾片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 燃气安全日常巡检与维护方法.pptx
- 市直机关单位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阶段性工作总结.docx VIP
- 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案(附:工程临时用电施工方案).doc
- 汽轮发电机组转子找中心计算公式.xls VIP
- 惠州市高202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docx
- SY∕T 4113.8-2020 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 第8部分:耐磨性能测试.pdf
- HRN日本报知机百仕达五斯消防主机操作说明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