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页
动物界的“香妃”——林麝
林麝是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麝属的一种动物,中文别名:香獐、林獐、麝鹿、麝、獐子、黑獐子。林麝体型较小,以分泌麝香而闻名。是世界濒危动物和我国一级保护动物。1岁雄麝开始泌香,3至10岁时泌香量最高。麝香香气醇浓,经久不散,早已闻名于世,既是配制高级香水、香精的定香剂,又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用来配制多种苏醒和强心等急救药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被国家列为战略性贮备物资和国家专控商品。
外形特征
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长70厘米左右,肩高47厘米,体重7千克左右。雌雄均无角,耳长直立,端部稍圆。雄麝上犬齿发达,向后下方弯曲,伸出唇外。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尾粗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体毛粗硬色深,呈橄榄褐色,并染以橘红色。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问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臀部毛色近黑色,成体不具斑点。有人认为它是原麝的一个亚种。
麝还有一个特征是尾巴短,雄麝幼小时的尾巴正常,成体时却变成“秃尾”,裸露无毛。这是因为麝尾富有腺体,能分泌乳白色液体,麝将分泌物擦于树干、树桩等处,以作领域标识。
分布范围
国外分布:越南北部。
国内分布:北抵宁夏六盘山、陕西秦岭山脉;东至安徽大别山、湖南西部;西至四川、西藏波密、察隅、云南北部;南至贵州、广东及广西北部山区。广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主要见于坡西、弄八、西舍等片区。
生活环境
主要栖于针阔混交林,也适于在针叶林和郁闭度较差的阔叶林的生境生活。栖息高度可达2019~3800米,但低海拔环境也能生存。
生活习性
性情胆怯,过独居生活;嗅觉灵敏,行动轻快敏捷。随气候和饲料的变化垂直迁移。食物多以灌木嫩枝叶为主。发情交配多在11~12月份,在此期间,雌雄合群,雄性间发生激烈的争偶殴斗。雄麝所产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
其独特处是雄性上犬齿特别发达,犹如獠牙,锋利异常,长达十厘米。上犬齿是雄麝唯一的武器,但也只能在同类中派上用场:在发情争偶季节,雄麝间争偶决斗,便以獠牙撕裂对手的皮肉。但无法对付食肉兽,甚至小型食肉动物来袭,也难以抵御。
麝的后肢长度远超前肢,站立时后高前低。后腿发达,蹄尖坚实,能于山崖峭壁之间蹦跳自如,碰上食肉兽追捕,可逃之夭夭。在多岩高山栖息的森林动物,就是要靠这种本领求生存。
林麝属于典型的山地动物,不栖息深山老林,多分布于松栎阳坡山地和疏林草坡上。夜行性,多在黄昏和夜间活动觅食。它性情怯懦孤独,很少成群结伙;还喜凉爽,怕曝晒,避暑热;行动敏捷,善爬悬岩陡壁;喜食苔藓、苔草、竹叶、蕨草及芳香性树叶嫩枝。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白天多卧于舍内墙角,或僻净处反刍打盹。
生长繁殖
麝于秋冬发情,发情交配多在11~12月份,在此期间,雌雄合群,雄性间发生激烈的争偶殴斗。雌麝发情周期为15~25天,孕期176~183天,春夏产仔,孕期6个月,每胎1~3仔。但据向长兴报道,广西林麝大多每胎1仔。
一岁雄麝开始泌香,3至10岁时泌香量最高。麝香其实是胆小懦怯、性情孤独的雄麝麝腺的分泌物。麝香香气醇浓,经久不散,早已闻名于世。既是配制高级香水、香精的定香剂,又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用来配制多种苏醒和强心等急救药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人工繁殖:
多年来,有人为了获取麝香,任意捕猎,致使麝的数量明显下降。为保护这
资源,除采取保护措施外,还开展了驯化饲养的研究。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饲养在上海崇明岛东平林场的林麝存活情况进行的研究表明:
(1)林麝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麝时期,从不同年龄段性比变化来看,由于雌幼麝比雄幼麝具有更高的存活率,进入亚成体以后雄性比例逐渐下降,显示幼麝时期存在偏雄性死亡。早出生幼麝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晚出生幼麝,引起幼麝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疾病。
(2)研究发现圈养林麝的哺乳行为全部在白天。
(3)哺乳期雌麝对雌幼麝比对雄幼麝有较多的投入(哺乳时间长),即雌幼麝比雄幼麝获得更多的营养(母乳),是造成雌幼麝比雄幼麝存活率高的主要原因,因为营养不良不仅直接导致幼麝死亡,更重要的是造成幼麝对外界不利条件的抵抗力下降,进而感染疾病死亡。
(4)幼麝出生时间的早晚,是由繁殖群体中雌麝的社会等级序位所决定的,社会等级序位高的雌麝,营养状况较好,其后代出生时间早,存活率高;社会等级序位低的雌麝,营养状况较差,其后代出生时间晚,存活率低。早出生的幼麝比晚出生幼麝存活率高的原因,一方面受到雌麝营养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也受到幼麝出生后天气条件的影响。
种群现状
该物种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资源急剧下降,在许多原分布区已经绝迹,成为全球性濒危物种,为此我国已于2019年特别单独将其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上调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四川是林麝的主产区。陕西由于连续4年的滥猎,导致林麝资源的迅速下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