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之”“无之”——《老子》第11章“有”“无”新解-马晓政.pdfVIP

“有之”“无之”——《老子》第11章“有”“无”新解-马晓政.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4中华老学(第五辑)

“有之”“无之”

——《老子》第11章“有”“无”新解

马晓政*

内容提要:《老子》中出现“无”102次,“有”83次,但除了较常引用的第1、

2、40章外,其他章节的“有”“无”基本属于动词常义。“有”“无”在《老子》第

11章中,往往被理解为一对哲学概念,这种范式化的解读主要有“道统有无”说以

及“虚实相资”说。前说主要从《老子》第1章“道”乃“有”“无”之辩证统一的

观点来说明“有”“无”之关系;后说因受到《老子》第2章“有无相生”观念的影

响,强调实(有)与虚(无)的相反相成。但考虑到《老子》各章独立成篇,范式

化的解读极有可能遮蔽其独特的意蕴;而且,第1、2章中的“有”“无”本身是否

为哲学概念还有待商榷;此外,第11章中“有”“无”所构成的语汇有着更为具体

的含义:“有之”从有用性而言,它内涵了物体堪用的特性;从构成而言,它亦可包

括空虚的部分,即使这些部分可以被视为没有东西。而“无之”,指向的则是加工过

程中特定的加工环节,在造车、制器、凿室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剔除多余的材料,

进而达至“其无”,才能产生效用的潜能乃至效用。引申到修身上,人亦需要不断

祛除多余的东西,为生命减负,才能获得自在。在《老子》中,这种多余的存在有

“欲”,以及不易察觉的心智思虑等。而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修身方法,提出“坐

忘”“心斋”的修行工夫,对后世影响深远。于今视之,对于深陷物欲的时人而言,

廓除、解缚的修身哲学依然有着减损情欲文饰之烦扰,而通达生命本然之意义。

关键词:有无有之无之《老子》

(—),,:。

*马晓政1991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老庄哲学

“有之”“无之”65

①、,。

《》因言辞古约旨趣宏深历来为注疏家所钟情其言说方式与西方哲学

老子

,《》:“

的严密论证方式非常不同冯友兰曾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指出中国哲学家惯于

、。”,《》

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老子等

:、、。“

著作篇章简短章与章几乎无联系篇章意涵不明晰而多暗示对于习惯于精

”,。②

密推论和详细论证者而言中国哲学这种独特的言说方式往往令其不知所云考

《》,③

虑到老子各章独立成篇范式化的解读极有可能遮蔽其独特的意蕴,故从篇章

,,

内部挖掘其所言旨趣就显得颇为重要起码依据章内语汇较章外相似词条而言对

于篇章旨趣的揭示具有优先性。

一、关于第1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