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辨析题探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历史辨析题探析

福安三中陈善松

历史辨析题的特点与功能

历史辨析题,是初中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福建省初中历史学业考试(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中出现的一种题型。历史辨析题是对历史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进行辨别并简要说明理由的试题形式。它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辨是辨别判断,即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析则是指对所做出的辨别判断进行简要地分析说明。因此,它还可以称为“判断说明题”或“判断分析题”。这种题型能全面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辨别是非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能够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一种新题型。基于此,2008年福建省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大纲将此题型从改错辨析题中分离出来,单列为第三大题。

二、历史辨析题的主要类型

历史辨析题要求对历史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进行辨别并简要说明理由,因此,从辨析的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三种类型:单一史实型、综合史实型和辩驳观点型。

单一史实型

[例1](2008年福建省初中历史学业考试大纲)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以上内容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此题的主要特点就是题目只围绕“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这个单一的历史事实来设计和编制,对错相混。进行辨析时,需作具体分析,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性或主导性的史实来展开思维和组织答案。

综合史实型

[例2](2005年泉州市历史中考题)马可·波罗从中国乘坐蒸汽船返回家乡意大利威尼斯,他随身携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错误:理由:(2)错误:理由:

[例3](2007年龙岩市历史中考题)小明与爷爷在讨论新中国的土改问题,小明抢着说:“1950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小明的说法有两处错误,请说明理由。

此类题的主要特点是它综合考查多个历史知识点,往往表现为一个特设的历史情景。[例2]就是以马可·波罗从中国返回家乡意大利威尼斯为切入点设置一个历史情景。辨析时,就必须把元朝时马可·波罗来华、明朝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等有关知识和特设的情景结合起来进行解答。[例3]以讨论新中国的土改问题为情景,融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所有制,三大改造等历史知识。

辩驳观点型

[例4](2006年南平市历史中考题)下面是一堂历史课的教学片段:

教师:“古代世界文明交往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和平交流,另一种是暴力冲突……”小华提出质疑:“老师,我认为暴力冲突不应该是文明交往的方式,比如,亚历山大东征造成了众多生灵的涂炭和无数财产的损失,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这怎么能说是文明交往的方式呢?”

对小华的质疑,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理由。

此题的主要特点是给出的观点往往具有两重性,需作阶级的或历史的或辩证地分析,要求辨析与反驳的结合。解答此类试题,不是指出其不准确的、糊涂的或者带有攻击性的观点中有什么合理的因素,而是指出它的不准确的所在并说明理由;对“质疑者”小华来说,则是反驳。

三、解答历史辨析题的策略举要

历史辨析题,不仅考查对基本史实的掌握程度,而且要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灵活地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观点的辨析能力,这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实施新课改以来,宁德市中考历史辨析题的得分都不很理想。在历史辨析题解答中,有的学生没能分清辨析题与改错题的区别,直接改错,从而失分;有的竟然因为找不出错误之处而丢分。历史辨析题是学生失分比较多的题型,如何让学生走出失分的误区,是值得我们探析的。解答历史辨析题的基本原则是三步曲,即明、辨、析。

“明”,即明确要素。“明确要素”是进行后续辨析的前提。一般地说,构成辨析题的“要素”就是指辨题中的基本概念或史实。其中,中心概念或主导性史实为“主要素”,与中心概念相关的概念或史实为“次要素”。“次要素”一般是对“主要素”在内涵上的解释、在时空上定位、在观点上的说明。一道辨题中“主要素”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素”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如:

[例5](2005年泉州市历史中考题)1955年,亚非欧国家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圆满成功。

(1)错误:理由:(2)错误:理由:

[例6](2006年三明市历史中考题)在唐朝,一次科举考试结束后,一书生对同伴说:“我写的八股文甚好,必能金榜提名!”欣喜之余,他们结伴游览长安城,选购了《资治通鉴》等书。

(1)错误:理由:(2)错误:理由:

[例5]中的“主要素”是万隆会

文档评论(0)

159****19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