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docxVIP

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物理观念: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回声及其应用。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初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难点:做真空罩实验。

音叉、小锤、水槽、水、玻璃罩、抽气机、橡皮筋、小闹钟(或小收音机)、钢尺、小鼓、小锣等。

新课引入

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例如:潺潺的流水、清脆的鸟鸣、悠扬的琴声、朗朗的书声、汽车的喇叭声、飞机的轰鸣声等。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想过没有,这些声音都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又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知识的宝库吧!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探究性活动

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音叉、橡皮筋、钢尺、小鼓、小锣等)。

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

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思考:

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

学生动手:手指帖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

2.交流

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

学生列举更多有趣的发声方法。

3.小结

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1.先引导学生做下面的小实验。

小实验(1):把两张课桌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能否听到声音?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声音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小实验(2):请两个同学利用“土电话”小声交谈,其他同学听不到,说明什么?

通过以上自主探究,让学生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教师再提出问题。

在钓鱼时,如果有人从岸边经过,鱼会跑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鱼会跑掉?说明了什么?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的动作整齐一致,是怎样做到的?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认识到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通过以上实验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3.师生总结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这些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真空能不能传播声音?

演示实验——玻璃罩中的电铃:把一只电铃(或手机)放在接有电动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实验要注意密封情况,同时用减震材料,如软绳、橡皮垫等,使其与瓶壁、底座等隔开,防止从瓶壁、底座传声。

空气未抽出时学生很明显地听到铃声,让学生猜想空气被抽出时铃声有什么变化。当空气都被抽出,玻璃罩内形成“真空”时铃声又如何?说明什么问题?

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可利用在月球上的航天员不能直接交谈,只能靠无线电来交流的实例加深认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0表3.1-1“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2.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各小组讨论后回答:

1.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更快。

让学生阅读教材P70~71对应部分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声波?

2.人的听觉是怎样产生的?

各小组讨论后回答:

1.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知识点三声音的反射回声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会被障碍物的表面反射回来,产生回声。人耳能分辨出回声的条件是:听到原声和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或声源和障碍物的距离大于等于17m)。若时间间隔小于0.1s,则会感觉声音“加大”了,人感觉在教室中说话的声音会比室外大就是这个原理。回声在建筑中还有很多应用,如录音室、影剧院、天坛中的回音壁和圜丘等。

最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2“

文档评论(0)

琳萱备课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课件、教案、试卷等各类教学资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