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pptx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1]郑名,辛宏伟.兰州市4~6岁幼儿行为问题与家庭心理环境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6):451

[2]马梁红,等.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相关性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814

[3]周燕.影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N].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18(2):19

[4]刘丽,刘立娜.单亲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特点的研究[N].长春大学学报,2011,21(2):81

[5]黄艳萍,李玲.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R].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087

[6]徐广明,等.家庭结构与功能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城乡差异比较案例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6):407

;[7]张忠朝,仇雨临.我国城乡困难家庭心理健康与社会参与状况研究[C].调研世界,2015,(5):17

[8]刘杨,等.歧视与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家庭环境的调节作用[R].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5):807

[9]田苗苗,等.河北省城乡老年人家庭、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影响[R].中国公共卫生,2015,31(2):156

[10]方双虎.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影响[N].安徽师大学报,1997,25(2):232

[11]李旭珊,朱琳.家庭环境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N].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59

[12]张建坤.心理学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0(36):398;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这些研究多属于描述类研究。此外,这些描述性研究中经常出现相互矛盾的研究成果。

国内研究者对于中间人群的研究较少。

总体来看,研究者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重视程度高于对强势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例如,国内研究者对于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重视程度高于对社会工作人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普通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对家庭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的重视程度高于对家庭中青壮年劳动力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对赤贫家庭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的重视程度高于对经济状况普通或良好的家庭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国内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而非实验法。主要问题在???:研究缺乏长期观测,持续周期相对较短;样本分布集中,区域色彩强,难以反映社会普遍情况;对数据的分析不够深入,缺乏理论构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不够重视等。

采用的主要量表有家庭环境量表(FES-CV)、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量表来源不一,但大多采用国外编制的量表。量表由电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所用软件多样,但以SPSS为主。研究者们很少引用其他研究者的数据,研究数据多来自亲身参与的社会调查。

由于此类研究涉及样本数量较大,因此访谈方法基本不被使用。研究普遍针对较大群体,而不是单个个体。此类研究多属于客位研究,没有深入描绘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研究大多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的办法,多以定量方法采集处理数据,以定性方法分析解释数据。

;对幼儿来说,不良家庭环境是造成幼儿行为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结构、文化素养都会都幼儿的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

郑名、辛宏伟对151名4~6岁幼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后发现,4~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22.52%[1],这表明将近五分之一的幼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的研究表明,文化性较高的家庭有利于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家庭亲密度、文化性、组织性较低以及宗教道德观念差的家庭的幼儿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发育迅速,家庭环境的影响不仅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更在心理上表现出来。

马梁红等研究者通过对1781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环境进行分析调查后发现,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家庭环境中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道德宗教、控制性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消极影响[2]。

周燕将影响中小学生家庭环境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3]。

;家庭环境对高中生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这种影响已经体现出淡化的趋向。

例如,许多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儿童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父母离婚对低龄儿童具有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然而,刘丽、刘立娜通过对240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家庭结构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关不显著。

为了研究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黄艳萍、李玲通过对537名离异家庭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父母离异时间不同,离异家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的不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