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区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VIP

重庆市铜梁区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8

重庆市铜梁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西汉到清末,造成万人以上死亡的重大自然灾难大约有190起,其中最多的一次死亡人数为2290万,有21个年头发生旱灾,63个年头发生水灾。旱灾多发生在河南、山东、山西、四川4省,水灾主要发生在江苏、河南、浙江、河北、湖北5省。而1912年到1949年年年有灾,除1920年、1941年仅发生旱灾外,其余各年均有水灾或水旱灾难发生。还有10年既有水灾,也有虫灾。中国历史上大的自然灾难有很多,由自然灾难特殊是水旱灾难导致粮食减产,不能满意日常生活需求,从而引发饥荒和死亡的状况也很多。但是饥荒灾难的发生次数要远少于自然灾难。也就是说,自然灾难不会必定导致粮食担心全,甚至形成饥荒灾难。

(摘编自张成志《反思历史上的饥荒事务》

材料二:

中国的灾荒史事实上反映的是一个民族在饥饿中艰难挣扎的生活史,一个冲突的局面交织于几千年的中国农业生产史中:长期领先世界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粮食供需常常性失衡的两极现象,使我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始终挣扎在平安与危机之间。

在专家看来,我国高水平的农业生产技术是维护我国粮食平安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农业时代,中国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隋唐以前,国家粮食生产实力持续提高,完全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饥荒。在中国近2000年的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大的技术进展是宋代以后在北方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基础上确立的江南稻作农业技术体系。这是中国农业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不但农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大提高,而且还进一步影响到中国传统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因此其被称为宋代江南农业革命。在此阶段,中国传统农业单产水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亩产量90多市斤,上升到仅江南地区稻谷亩产量就达337市斤的高水平。我国粮食生产水平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依旧具有明显的优势,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以1950-1951年的粮食生产水平计算,同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印度谷物单产只有当时中国的52%。

因此,传统农业生产为古代社会供应的粮食数量在过去的2000年里不断增加。农业生产不但是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性因素,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对我国历史上饥荒的发生,产生了主动的制约作用。

然而,高水平的农业技术并没有把中华民族从许久的饥饿中挽救出来,相反,中华民族的长久性饥饿与高水平的农业技术并存于中国历史中。纵观中国粮食平安的历史进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缓解饥荒,甚至发展到确定阶段后加大了饥荒的范围、加深了其程度。

从气候条件上看,我国农耕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我国粮食生产的节气与自然条件往往不相符,春夏时期是北方作物须要雨水浇灌、南方作物须要光照的关口,而夏季风集中于南部沿海地区,致使北旱南涝;夏秋季节北方作物须要足够的光照,南方作物须要充裕的水分,雨带却又推移到北方地区,往往出现北涝南旱的不利局面。因而在传统农业时期,自然灾难的高风险性构成了我国粮食平安的最大威逼。

尽管我国幅员宽阔,但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小,在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的同时,人口往往会随之增长。“人地冲突”这个很现实的字眼较早就出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是传统社会解决粮食平安的主要着眼点。

为了适应人口日益增长的社会形势并缓解由此带来的人口压力,从宋代起,中国境内相宜农垦的土地基本得到开发垦植,明清时期的农业开发范围和程度大大超过此前任何时期。但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并没有缓解饥荒的压力,相反,入清以后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剧增,粮食供应空前惊惶。

在耕地不足的状况下,中国历代农夫主要通过垦荒毁林扩大耕地面积。汉代中后期,因为大量森林被垦辟为农田,政府再也无力像汉朝中前期那样给无地流民发放公有林地和皇家园林,此后的农业资源开发渐渐向边荒地带扩展。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进入自然条件异样严酷的高寒地区和山谷地区接着扩展生存空间,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环境灾难因此日渐加剧。据统计,公元1世纪至9世纪,每百年旱灾的发生频次都在100次以内徘徊,到了17-19世纪增加为300-500次。

(摘编自洪蔚《古代中国的粮食平安与危机》)

材料三:

2024年,面对疫情和汛情,公众关切粮食平安并无不妥,但大可不必恐慌。特别之年农业依旧有望丰收,凸显了我国粮食生产抗风险实力的增加。从生产方面看,农业的保障实力处于历史高水平。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81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