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5届高三语文考前演练试题五含解析.docVIP

湖南省2025届高三语文考前演练试题五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湖南省2025届高三语文考前演练试题(五)(含解析)

留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无论作为文学意象,还是作为文化现象,鲲鹏都是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成为特殊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其实,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众所周知,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它之所以能飞上九万里高空,乃因为“风斯在下”,依靠于外部条件——狂风,即庄子所说的“有所待”。

②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一面不能忘怀世俗,一面又要追求任诞逍遥。这种深刻的内在冲突,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排身心的法门。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飞举的大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予对象。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试图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

③哲学内涵的世俗化,始于郭象。其《庄子·逍遥游注》说:“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全部事物只要顺乎本性,称乎所能,且又符合各自差异的本性(性分),就是一种逍遥,鲲鹏斥鹄在逍遥这一点上,没有差别。庄子所言之“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了统一。于是,原来“有待”的鲲鹏,也就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的象征了。

④意象内涵的诗意化,始于嵇康。其《卜疑集》说:“吕梁可以游,汤谷可以浴,方将观大鹏于南溟,又何忧于人间之委曲?”文中“大鹏于南溟”是与“人间之委曲”相对立的意象,在这里大鹏摆脱了“有待”羁缚,成为一种超越世俗的自由象征。后来,阮修创作了文学史上第一篇《大鹏赞》:“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借助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和自由精神,成为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⑤到了唐代,鲲鹏形象发生了质的变更。李白创建的大鹏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假如说《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还保留着庄子鲲鹏意象的痕迹,那么他所创作的《大鹏赋》则彻底改造了《逍遥游》中“有所待”的鲲鹏意象。“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何其雄健;“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又是何等自由逍遥!在此,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确定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创建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自此之后,鲲鹏也就成为自由翱翔的象征了。

⑥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定结果。“作者之专心未必定,读者之专心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是中国文本接受的一种独特方式。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建。鲲鹏意象的变更,正是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在主动接受的过程中,创建出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也因此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显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襟怀、志向的象征。

(摘编自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鲲鹏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因为具有诗意的内涵而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B.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时代以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排身心法门的文人。

C.鲲鹏在庄子笔下是“有所待”的文学意象,在李白笔下则是确定自由的文学意象。

D.鲲鹏成为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是在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误读”下创建出来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间依次阐述了鲲鹏意象的起源、内涵转化、质的变更,到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显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B.文章的②③④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递进关系,其中③④段分别从世俗化和诗意化两个层面论证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

C.文章第⑥段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因果分析,分析了鲲鹏意象是如何变更的,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更。

D.文章大量运用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来证明历史上鲲鹏意象的内涵发生着变更,这样更显得论证过程真实可信。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鲲鹏意象在《逍遥游》中能高飞九万里,但因为还要依靠外部条件——风,算不上真正的自由翱翔。

B.阮修的《大鹏赞》和李白的《大鹏赋》两文中的大鹏意象分别是魏晋风度的诗意展示和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

C.魏晋文人通过将鲲鹏意象进行内涵转化使之成为了当时文人的心理寄予对象,重构了已被打破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6****7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