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doc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doc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21小题)

1.(2024?苏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汉字是文化项之一,与其他文化项具有互证关系,古汉字字形可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化石。陈寅恪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通过汉字溯源,可以展示贮存在汉字字形中的文化信息,增加文化积淀。

《孔雀东南飞》有这样两个句子,“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两句话中的“取”都是“娶亲”之义。今天“娶亲”一词写作“娶”,《孔雀东南飞》中的“取”①?稍作字形溯源,这一疑问即可解开。“取”从“又”从“耳”,在古文字中“又”是手的象形,“取”的构形以手里拿着耳朵表示“获取”义,这是对古代狩猎、战争礼仪的映射。古代狩猎获得禽兽、战争俘获敌人,割下左耳,论数计功,因此“取”的“获取”义带有强行获得的特点。许多由“取”组成的双音词,②,如“争取”“掠取”“索取”“牟取”“攫取”“篡取”“夺取”“强取豪夺”等。“取”的“娶亲”义,是沿着“取”的强行获得这一特点方向上的引申,这又与古代的婚俗有关。古代有抢婚习俗,抢婚是以强制手段获得女子并成亲,古人就用“取”字记录“娶亲”义,这样《孔雀东南飞》中的“取”当“娶亲”讲就不难理解了。后来又造了“娶”字专门记录“娶亲”义。由“取”的例子我们看到通过字形溯源释放出的古代文化信息,也可以看到这些文化信息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2)由“取”的例子我们看到通过字形溯源释放出的古代文化信息有哪些?

2.(2024?柞水县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金秋时节,层林尽染,树叶有的变红,有的变黄。秋天树叶的色彩为何如此绚丽?这其中有什么奥秘?

这要从人眼对颜色感知的原理说起。(),实际上人眼是对物体反射光线的识别。植物叶片里的叶绿素吸收蓝光、红光的能力很强,当阳光照到叶片上时,蓝光、红光被吸收,绿光一黄光波段的光被反射出来。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在人眼里,()。

秋天到来后,叶绿素的降解使得叶片吸收蓝光和红光逐渐减弱,叶片中残存着叶红素、叶黄素开始起主导作用。叶红素、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照在叶片上的黄光、橙光和红光则被反射出来,人眼所见便是黄橙色或红色的树叶。

植物生长中充满了生存智慧。众所周知,(),并将合成的有机营养输送给树木,以供其生长繁殖。当天气寒冷时,叶片里的水分会结冰、细胞结构会被破坏,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叶片表面的蒸腾作用还将进一步降低树木的温度。因此,为了生存,植物进化出更敏锐的机制,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会根据一天内的光照时长和温度来感知气候变化。秋天到来,白天逐渐变短,温度逐渐变低,光敏色素和隐花色素就会向植物发出信号,随之,植物会迅速合成一种叫作脱落酸的植物激素,可以降解叶绿体及其中的叶绿素,将它们转化为可以运输的有机营养物质返还给枝干;同时,促进叶柄基部逐渐形成离层,降低叶片与母体的连接强度,准备脱落。

值得注意的是,“岁寒三友”中的松树青绿挺直,无需落叶也能度过秋冬,这是因为松树叶片的构造能抵御蒸腾作用带来的降温,还能合成大量抗冻剂抵抗细胞结冰。而南方气候较温暖,树木更是四季常青。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岁寒三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掩着耳朵去偷铃铛,这个想法真是太“巧妙”了。

B.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是“过人头”了。

C.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

D.有的放矢的态度中的“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文章首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第四段中所说的植物的“生存智慧”。

(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2024?葫芦岛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龙”字,作:

显然,第一形为“龙”的“真实”状态的描绘,而后两形尤其是第三形,已经同“龙”字的繁体字“龍”①_____。然而,这“龙”在今天咱们的生活中可无法见到,于是,关于“龙”究属何物,说法纷纭,②_____。

最常见的说法是古人替蛇装了几只脚,称之为“龙”,是一种神话中的动物;也有人据古书“马八尺以上为龙”,认“龙”为一种良马;因传说中的龙“能水”而怀疑它是河马,更加有人据龙的鳞认为是鳄鱼,甚至有人认为龙即恐龙。以上种种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