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 6 芣苢 插秧歌——分层作业.pptVIP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 6 芣苢 插秧歌——分层作业.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6芣苢插秧歌

123456789101112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B解析“捋起袖子”中的“捋”应读“luō”。

123456789101112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解析采采:形容词,茂盛的样子。

1234567891011123.下列对《芣苢》一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从一棵一棵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辛劳,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与剥削的枷锁。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B

解析B项,“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与剥削的枷锁”于文无据,属主观猜测。123456789101112

12345678910111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到“”,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2)杨万里《插秧歌》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描绘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薄言掇之薄言捋之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1234567891011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诗经》中提到的在六月振翅发声的莎鸡并不是鸟儿,而是一种昆虫。其实,①,例如络纬、络丝娘等,其实大家最熟悉的俗称还是纺织娘。②?因为它的鸣声很有特色,每次开叫,③,声如“轧织、轧织、轧织……”至二十声后,它的叫声便开始响亮起来,为“织、织、织、织……”,最后发出“咯啦啦、咯啦啦、咯啦啦……”的主旋律。如果两三只纺织娘同时鸣叫,声音此起彼伏,就像一支小乐队在演奏一样。而在很多纺织娘齐声高唱时,就像千百架纺车同时发出转动声,如一曲交响乐。?

123456789101112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①?②?③?莎鸡还有许多俗称莎鸡为什么被称为纺织娘呢必有短促的前奏曲

1234567891011126.请指出画线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①比喻。将纺织娘的鸣叫声比作“一支小乐队在演奏”“千百架纺车同时发出转动声”“一曲交响乐”,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众多纺织娘鸣叫时的声音如纺车声的特点,回应了前文莎鸡为什么被称为纺织娘的设问。②拟人。“高唱”一词将很多纺织娘齐声鸣叫的情态人格化,直接写出纺织娘齐鸣时声音欢快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纺织娘的喜爱之情。

123456789101112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7~8题。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23456789101112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B.《芣苢》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蒙蒙的景色。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C解析C项,“《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错误,“子规声里雨如烟”是视觉、听觉描写,属于动景。

1234567891011128.以上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芣苢》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赞美劳动的主题。②《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234567891011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