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曹冲称象》教材理解.pdf

【部编版小学语文】《曹冲称象》教材理解.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

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

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

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这段是本课的重点。曹冲的办法分为四

个步骤进行:

(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

(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

(3)称船上的石头;

(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第一

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

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

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

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

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

(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

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

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左边表义,都与“木”有关。

2.写字。

指导写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字。

杆、柱:这些字是左右结构,都是左右各半。“杆”字的第6笔横要在横中

线上起笔。

岁:上下结构。“岁”字上面“山”的中间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要提醒学生在写字时要正确握笔,正确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三)朗读指导

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3、4自然段,朗读时要提醒学生边读边想,曹冲提

出怎样的称象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里,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在理解课文

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四)理解感悟

读第4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

点,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理解。做实验时,要按照曹冲说的办法,一个步骤

一个步骤地进行。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

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用把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体会曹冲平时注意观察

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课后思考题第2题,这是一道扩展思维的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

筋的习惯。要让学生在读完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的形式处理。

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通过比

较,使学生知道曹冲想出的办法好,因为这个办法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必

杀了大象。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是他认真

听别人议论,从中得到启发,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

题。接着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什么称象的办法。学生的答案可能五

花八门,教师要从中肯定想得比较合理的办法。对于不切合实际的办法,让学生

自己通过议论、争辩,达成共识,教师不要求全责备。

课后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正确遣词造句的能力。是让学生理解句子中用上

“直”“才”“到底”这样的词语,与句子不加上这样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第1小题用“直”,表示曹操

文档评论(0)

133****77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