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大学古典文献学重点知识精整.docVIP

【全】大学古典文献学重点知识精整.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文献学基础

第一章:总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第一节: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释义

(1)“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之不足征也;殷商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佂之矣。”

(2)《礼记:礼运》篇有类似的文字:“言便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可见孔子所谓“文献”,实际是基于“礼”而言。

(3)儒家的“礼”是囊括国家典章制度、历史文化乃至个人伦理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庞大概念。如果细分,则号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如此广泛的内容,代代相承延续,显然既需要有成文的记录,还要有熟悉相关掌故和具体操作规程的贤才。故郑玄注《论语·八佾》篇:“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就是以文章、贤才诠释“文献”。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

(3)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文谓典策,献谓秉礼之贤士大夫,子贡所谓‘贤者识大,不贤者识小’,皆谓献也。”由此可见,文献的早期含义,包括历史典籍、档案等文字资料和博学多识、熟悉掌故的贤才两方面。所谓贤才,主要是着眼于其文化记忆和口传议论,实际相当于活材料。

(4)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最早以“文献”题作书名。该书自序阐释文献的意义云:“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5)明代之后,更是经常用“文献”指代典籍资料,如明初编的《永乐大典》原名《文献大成》,署焦竑之名的《中原文献》,程敏政所编的《新安文献志》等。但是,仍有书名沿用“献”的本义,指代传记资料,如明焦竑《国朝献征录》,清钱林《文献征存录》、李桓《国朝耆献类征》之类。

(6)近现代以来,文献的内涵不断扩展,先是被概括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档案资料,《辞海》《辞源》则定义为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7)狭义:具有一定历史意义或科学价值的书面材料固定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视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

广义: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三要素:知识、载体、记录。

2.文献学定义

(1)最早以专著形式系统讨论校雠之学或文献学的是南宋的郑樵《通志·校雠略》。他从理论上阐述了文献工作中的文献收集、鉴别真伪、分类编目、流通利用等问题。

(2)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和张舜徽《中国文献学》是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标志性专著。他们都认为文献学就是校雠学。文献学以版本学、校勘学(校雠学)和目录学为核心。

(3)章学诚《校雠通义》提出文献学研究的目标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文献整理过程中明确反映并细致剖析各种学术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互关系等。

(4)“文献学”概念最早见于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清之交学术史》。明清之交各大师,大率都重视史学,或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试一阅亭林、梨洲、船山诸家著述目录,便可以看出这种潮流了。

(5)中国古代无“文献学”一词,但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文献整理和研究工作。历代文献收藏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校雠学为文献学所接纳,实际上以考证典籍源流为核心标志,以目录版本校勘之学为核心目标的校雠学也称中国古典文献学。

(6)赵国璋《文献学辞典》:古典文献一般指广义的校雠学,即由西汉末年刘向父子所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以研究古代典籍的编目、版本、分类、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钦善:古文献学是关于古文献阅读、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

(7)现代文献学研究现代文献及其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较多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文献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计量学方法,丰富了文献学的内容。同时,专科文献学受到重视,专科文献检索与利用方面的著述大量问世。

3.文献学研究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

文档评论(0)

139****2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