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
青少年初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
?
?
?
?
??
?
?
?
作者简介:张铭迪,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现从事研究领域:个性发展与社会认知。
摘要:阐述了青少年初期的亲社会行为,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青少年初期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个人因素包括:亲少年初期的变化、观点采择、道德推理、移情与相关的情绪反应、归因与其他认知过程、气质与人格六方面。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校教育四方面。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青少年初期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1.引言
亲社会行为体现了一种广泛的社会行为,是社会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于人类的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青少年初期是动荡变化的时期,生理、心理、身体和教育的变化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如果对这些变化不能正确的对待,那么就会增加个体的攻击行为、不友好行为以及一些反社会行为。相反一些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则是青少年初期儿童应该习得的良好行为,亲社会和道德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因此相对于儿童时期,青少年初期注重其亲社会的影响因素,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亲社会行为最先是1972年由美国的学者威斯伯在文章《社会行为的积极形式考察》一文中率先使用并提出的,他把这一概念用来代表所有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如同情、慈善、分享、协助、捐款、救灾和自我牺牲等等,这些行为虽然表现各异,具体情境也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目的就是使得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1]。我国学者寇(2006)把亲社会行为定义为“亲社会行为主要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友好积极的行为,其特点是使他人乃至整个群体获益,并能促成交往双方的和谐关系[2]。关于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从两面放进行概述。
2.1个人因素
2.1.1青少年初期的变化
青春期的发育影响到青少年的各个机能的变化,第二性能由于荷尔蒙的激活出现。这[来自WWW.]些变化会影响到亲社会和道德行为,例如,他们更倾向把自己当做成人,他们可以做曾经不能做的事情。身体发的的巨大变化使得青少年用曾经不能使用的方法来帮助他人。
青春期的到来也可能在某些条件下减少亲社会和道德行为,例如,随着身体的成熟会伴随着冲动、焦虑和尴尬。此外更有研究证明了荷尔蒙的变化与青春期的攻击性、易怒性和情绪的波动有关[3],从而这些变化会阻碍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2.1.2观点采择
观点采择是个体所具有的把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区分开来的能力或倾向,包括考察别人的态度、察觉别人的思想和情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观点采择的过程反应了从自我中心到群体中心,并且能够理解他人内部和外部的情绪体验及社会背景。青少年通常会克制自己具体操作思维的局限性,开始理解他人的社会角色,这是因为在与同龄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能够建立权威的形象,因此对于成功社会角色而言,观点采择的能力在青少年时期变得越来越重要。昂特伍德和摩尔通过元分析发现,观点采择和亲社会行为成高相关,即使控制年龄因素,两者之间仍然具有显著性相关[4]。一个高观点采择能力的儿童只要被断定为能够充分理解他人的需要,他或她就可能会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并且自信拥有助人所需要的技能[5]。
2.1.3道德推理
道德推理是思考和做决定的能力和倾向,尤其是在冲突的情境中。亲社会行为是个体道德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者很早就开始关注道德推理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道德的发展可以使个体的关注点从从自我中心向社会、大众。亲社会的发展与道德的发展相类似,Eisenberg(1986)指出刚刚步入青少年早期的儿童他们的关注点越来越趋向于他人[6]。
有研究指出高水平的道德推理能力与亲社会行为正相关,与不良行为负相关,包括欺骗、攻击行为和其他反社会行为[7]。尽管对于青少年早期的相关研究较少,但以上的结论都能证明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Eisenberg(1987)认为,亲社会行为和个人的有关道德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强化的关系,即亲社会行为的发生有利于个体有关能力的增强,而个体有关能力的增强又进一步强化了个体亲社会行为的发生[8]。
2.1.4移情与相关的情绪反应
大部分研究者认同具有良好的亲社会和道德行为,情绪在其中的作用很重要。同情与移情(如关心他人或对贫困的他人表示悲伤)是利他的主要动机。除此之外,个体能够把移情、同情与个人苦恼(如利己、厌恶感,等一些其他的压抑情感)相互区分[9]。能够把同情、移情与个人苦恼分清是很必要的,同情与无私动机的助人相关,而个人苦恼则与自私动机的助人行为相关[10]。研究指出情绪体验的水平越高,个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