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孟子三章》(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pdfVIP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孟子三章》(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孟子三章》(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08年中考真题盘点

1、河南省: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

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

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

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

句回答。(2分)

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共4分)

18.对比论证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2分)

2、莆田市: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

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

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

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

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

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

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6分)

(1)鱼,我所欲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7、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

文档评论(0)

yaning5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