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疗效.docxVIP

比较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疗效.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比较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疗效

?

?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布洛芬组、乙酰氨基酚组各50例,分别采用相应药物治疗。结果:布洛芬组解热时间低于乙酰氨基酚组,治疗后24h最高体温降幅、48h体温曲线下面积高于乙酰氨基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洛芬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乙酰氨基酚组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相较于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疗效更好,降温速度更快,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关键词:小儿;感染性发热;布洛芬;乙酰氨基酚

人与哺乳动物具有相对恒定体温,发热是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协调作用下自适应反应,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保守估计约10%~20%的门诊患者以发热就诊,在儿科可达到50%,许多家属在触及患儿额头过热时送诊[1]。感染是发热最常见病因,约占60%~65%。发热危害极大,不仅加速营养素代谢消耗、水分散失,增加循环负荷,还可能诱发颅内压上升、消化道功能障碍,感染性发热迟迟的得不到纠正提示并发脓毒血症等并发症风险明显上升[2]。用药是降温的主要方法,儿科发热常用降温药物为布洛芬、乙酰氨基酚两种,本次研究试对比两种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安全性、有效性。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症,未合并其它类型可致发热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颅脑外伤等;②一般状况尚可;③尚未给予降温治疗;④无需送ICU治疗。共纳入患者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3~11岁、平均(6.1±1.5)岁。体重(24.4±3.5)kg。WBC(5.9±1.4)×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50.3±12.4)%,淋巴细胞比率(41.3±10.0)%。病程(23.1±8.6)h,入组前24h最高体温(38.4±0.4)℃。疾病严重程度:轻度34例、中度42例、重度24例。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布洛芬组、乙酰氨基酚组各5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布洛芬组:美林混悬液,含布洛芬20mg/ml0.3ml/(kg·次),口服,若发热未缓解,4-6h重复给药1次,24h不超过4次。乙酰氨基酚组:给予乙酰氨基酚悬混液,32mg/ml,0.3ml/(kg·次)。其它治疗方法相同,相同护理标准。

1.3观察指标

起效时间、解热时间、治疗后24h最高体温降幅。体温曲线下面积,在37.4℃基线,计算[(T1-37.4)+(T2-37.4)]×时间间隔1/2+[(T2-37.4)+(T3-37.4)]×时间间隔2/2+……+[(Tn-1-37.4)+(Tn-37.4)]×时间间隔n-1/2,舍去正值相加。不良反应发生例,反复例。

1.4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xls数据表,以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布洛芬组解热时间低于乙酰氨基酚组,治疗后24h最高体温降幅、48h体温曲线下面积高于乙酰氨基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布洛芬组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其中恶心4例、腹泻1例,乙酰氨基酚组出现不良反应10例,其中恶心与呕吐5例、腹泻3例、腹痛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一旦发生感染,便伴有大量的炎症因子释放。患儿出现发热,热程长、体温上升速度快、持续时间长,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对发热耐受差,若发热迟迟得不到纠正,易出现神经系统损伤。单纯从降温速度来看,布洛芬起效速度、解热速度更快,24h、48h降温幅度更高,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可更好的控制热程。

但需注意的是,目前尚不能肯定快速退热的风险与获益,从发热的机制来看,发热是一种躯体应激反应,可增强患者抵抗力,保护T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应答中的特异性抗体,增强吞噬细胞吞噬能力,还可能通过间接影响病原维生素代谢控制感染[3]。采用乙酰氨基酚退热,虽然药物持续作用时间短、起效慢,但患者48h内也多可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24h内快速解热是否可能破坏发热这种自适应状态尚无明确定论,考虑到WHO认为乙酰氨基酚退热平稳,更适用于小儿感染性发热,不建议对低热者采用布洛芬,对高热者才宜选择布洛芬退热[4]。

小结:布洛芬相较于乙酰

文档评论(0)

136****06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