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角度的权力感知研究综诉.docx

心理学角度的权力感知研究综诉.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心理学角度的权力感知研究综诉

?

?

?

?

?

??

?

?

?

李翠萍

摘要:权力一直是政治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已有成果聚焦在国家、社会、制度和规范宏观层面层面;20世纪50年代权力开始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定量研究,至此个人行为的微观层面研究进入人们的视野;而权力感作为一个新颖的心理学概念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查阅,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论述国内、国外近二十年来主要的权力感知理论、研究方法、现状和不足,以期能够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权力权力感知认知社会心理学

1.引言

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定量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者普遍认为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权力进行启动,就能了解到权力对行为和心理所产生的影响。马克思·韦伯[1]认为权力是一种关系,它发生的条件是人际之间有互动;也就是说权力必须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才能发挥作用。权力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客体变量存在,更为准确的说是一个主体变量即个体对它的感知。2003年,Keltner[2]等提出“权力是个体通过提供或撤消资源或实施处罚来改变他人所处状态的相对能力,这种能力是个体能够将资源和处罚施加于他人的结果”。1957年,RobertDahl[3]认为权力往往反应的是一种不平等的支配关系,他指出“A支配B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他能够使B去做某些B不会去做的事情”。权力总是客观存在的,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制约他人的价值资源来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权威;而权威是权力的主观表现形式,也就是我们文中提到的权力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权力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只有反映在人们意识当中即以权威的形式表现出之后,才会引起人们行为和态度上的反应,否者,权力就不能作为一种可控的心理变量加以操纵。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权力感的概念、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已有成果进行梳理。

2.权力感知

虽然权力感知和权力是密不可分的,但权力包含了比权力感知更广泛的含义,而以往很多研究者并没有把两者严格区分,认为“权力=权力感知”。2003年,Keltner等人认为权力是一种相对能力,相对较强能力的个体能够改变相对较弱个体的状态,这种改变需要借助提供或撤销资源或处罚的方式来实现。上述资源包括物质如金钱、物品等,也包括非物质的如地位、名誉等,而在谭洁和郑全全[4]看来这种资源是有价值的;权力的本质就是主体采取某种方式改变自己或其他主体的价值性资源的能力,这种改变方式的使用往往也反映了权力是一[来自www.LW5u.coM]种不平的关系。

Keltner、谭洁和郑全全对权力的界定均是把个体作为一个能力的施加主体,更多的强调了施加个体之间力量或掌握资源的差别,以及所采用支配资源的手段如惩罚。他们较少提到个体本身所具有的感知权力的能力,不同的个体具有的权力感知能力是不同的,相同的权力可能对不同权力感知的个体产生大小不同的影响。

2003年,Lewinsky、Grenfell和Magee[5]提出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权力感知是指个体所感受到的拥有对自己和他人资源的影响和控制能力,它不代表一个人所处社会地位的高低或实际拥有权力的大小。权力感知是个体实际感受到的能够影响他人的知觉[6],它与真实权力之间并不成直接对应关系[7];并且个人权力感知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已得到普遍确认[8]。个体对自己权力大小的看法会形成现实中对他人的影响力,比如认为自己拥有高权力的人会更加有效地行动,这反过来又会增加他们实际的影响力。

3.相关理论

权力是一种影响力和支配力,有权力的人可以通过资源的分配对不同权力感知的人进行控制,社会心理学一般从相互依赖、接近—抑制和目标激活理论三个方面对权力的的作用进行分析。

传统的依赖理论(interdependencetheory)是经济学家理查德·库伯[9]最早提出,这一理论最初主要用来描述国家或区域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同样这种描述可以用来说明权力关系。权力的相互依赖理论认为权力的有无和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它取决于权力感知较小的个体对强者的依赖程度,越依赖,高权力个体的权力也越大,而且很多学者对这一分析都比较认可[11]。在相互作用的团体中,似乎权力感较高的个体更容易发号施令,成为团体的主导者。1999年,Argental、Lewis提出通过认知的改变来增加或减少自己的影响力;2012年,Anderson提出个体的权力是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相互依赖理论站在相互依赖的角度,强调一方权力感知的改变依赖另一方权力感知的大小,具有社会性和情境性,而忽略了权力感知的稳定性。

近10年来,权力研究者把权力看成可以操纵的心理状态,用权力感的启动实证研究人们无意识认知、行为和态度中的无意识权力感成分。基于“行为接近系统”(behav

文档评论(0)

姜志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搞茯苓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