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设计中的安全伦理意识研究.docx

城市街道设计中的安全伦理意识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城市街道设计中的安全伦理意识研究

?

?

基金项目:本文受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城市空间中的安全性及其设计中的安全伦理意识”(项目编号:12YJC760065)资助。施錡(1978),女,上海人,上海戏剧学院科研处副教授。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城市街道设计中的安全伦理意识。城市街道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密切相关,合理的街道设计应使在其中活动的人们获得安全感,人们的安全感反过来又使街道拥有活力,减少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文章以上海城市街道设计为例,结合具体实例和调研信息,以环境心理学为理论工具,提出了目前街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可供参考的、适合我国大城市实际情况的、具备安全伦理意识的街道设计与改造原则。

关键词:城市街道;安全性;安全伦理意识;环境心理学

:U418.9;B845.6

:A

:006107

丹麦城市学家杨?盖尔(JanGehl)认为,城市中的户外活动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必要性活动,如上学、上班等;第二种是自发性活动,是指单个人有意愿才会进行的活动,如散步、休息等;第三种是社会性活动,是指人们与他人一起参与的活动,包括游戏、聊天等。杨?盖尔认为,后两种活动,即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顺利进行才是户外空间安全的关键。事实上,当人们处于具有潜在的不安全可能性的空间中,必然会丧失安全感,继而可能会“抛弃”这一空间,导致被荒弃的空间越加不安全。因此,即使能完成合乎安全规范的城市设计,这也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在设计中不具备安全伦理意识,设计出的空间则无法具有“可持续的安全”。然而,具有“可持续的安全”的空间能使人们获得安全感,如此的安全感使人们更愿意在空间中活动,反过来进一步加强了空间的安全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可见,城市设计中必须具有的安全伦理意识就是使空间具有“可持续的安全”。

在城市中,街道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公共空间,因此,街道中人们的安全感与整个城市的安全密切相关。本文以上海城市街道为例,讨论如何设计出具有“可持续的安全”的城市街道。

一、上海城市街道现状分析

笔者由两个方面,即由街道中人的生活状况和街道本身的商业状况出发,来分析当今上海城市街道的现状。

在当今的上海城市街道中,传统生活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也有保留甚至回归。如在甜爱路一带,曾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大炼钢铁运动中被拆除的铸铁大门又出现在弄口。一些石库门门窗装配了铁栅栏,这其实是恢复了保证人们生活安全的设施。实际上,弄口铁门的重建既是对石库门原初生活方式的回归,也是对当今城市化进程的再次适应。

同样,在市中心不少里弄甚至老式新村中,人们也保留了集体化年代留存下来的传统生活方式,如利用家门口公共空间完成部分家务等。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附近其他街区的动迁,传统街区的连续性被降低了,成为都市中的“岛屿”,人与人的联系已经不如二三十年前那么紧密。

另外,在已存的传统街道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有本地居民迁出及外来人口入驻的现象,也有年轻人迁出及中老年人留驻的现象,这些现象都可能引起常住人口的陌生化,对居住街道产生“去责任化”现象。如由于餐饮业的发展,南京路附近一些老式公寓成为外地务工人员的群租宿舍,居住于其中的人群流动性大,居住密集,使街道变得脏乱。再如上海虬江路电子交易市场周围的老式居民区,可能是由于周围小商品市场外来人口的集中和进入,呈现出极为衰败的现象,居住者缺乏维护街道整洁的意愿,在心理和行为上显示出放弃维护环境的倾向。

施錡:城市街道设计中的安全伦理意识研究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新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原有的里弄被动迁,建造了一般被称为“商品房”、“小区”的新型住宅。围绕这些住宅的街道彼此之间也不尽相同。一些高档小区的安保措施严密,小区内部和外部街道之间的界限也较为分明。如乌鲁木齐路长乐路上的某小区,除了在小区外部设置了铁栅栏的围墙外,小区内部还设起阻碍视线的实心围墙,还设置了门禁,企图通过与外部民众的生活隔绝来维持安全。相对来说,中等级别住宅区的门禁不如高档住宅区那么森严,住宅区内外虽有界限,但并不完全封闭,外部人群一般可以进入,但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界限感,部分居民彼此熟悉且乐于在其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感受到陌生的外来人口的进入。代表案例是上海市田林地区一些年代较久的小区等,街道环境较为宜居。但如果中档住宅区成为动迁安置小区,或是处于较为偏远的地段,可能会由于群租人口过多导致安全性降低。第三种住宅区则是缺乏必要的安保设施,内外界限不分明,人口流动频繁,时常作为连接城市公路之间的通道,代表案例是上海市普陀区岚皋路的一些旧式工人新村。居民除了出行之外,很少在住宅区附近的街道上逗留。

总而言之,上海市民的街道集体活动变少。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在街道纳凉、聊天等

文档评论(0)

180****9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