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低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低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因,探讨其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我院三乙医院20名低年资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过程、处理方法、上报原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违反操作规程、防护意识薄弱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低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后主要表现为害怕、恐惧,觉得针刺伤的报告流程繁琐不想报告等。结论:护理部和院感科及护士长加强对针刺伤等不良事件的分析及讨论,督查低年资护理人员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提高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针刺伤支持系统,并将其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
【关键词】低年资护理人员;质性研究
R47B1003-5028(2015)6-0726-01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穿刺术、手术刀片、缝合针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的深层破损和出血,可以传播二十多种血源性疾病。而针刺伤是临床工作中常发生的意外事件。我对我院发生针刺伤的低年资护理人员进行访谈,寻找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个人反思情况,旨在找寻分析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提供实证依据,现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到我院院感科查了从2013年1月到2015年10本院上报的针刺伤30例,其中低年资护理人员20例,研究样本量按照资料的饱和原则确定,以其中16名愿意参与本调查的低年资护理人员作为试卷访谈对象。
1.2方法。访谈的主要内容有:(1)发生针刺伤的原因?(2)针刺伤后是否知道正确处理方法,你是如何处理的?(3)针刺伤后你心里咋想的?(4)如何上报院感科和护理部?(4)院感科如何处理针刺伤?(5)你是否满意这种处理?(6)针刺伤对你的心里和工作有何影响?(7)对预防针刺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访谈的环境适合,我对她的个人资料绝对必威体育官网网址,访谈时间20—40分钟
1.3资料分析。仔细阅读访谈记录,整理资料后再与访谈者求证,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结果
2讨论
2.1加强安全防护知识教育。职业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应纳入护理学教育,进入临床时,护理部应纳入岗前培训。应定期对护士进行有关针刺伤、血液传播性病原体感染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但这些措施对护士的警示作用不明显。我院护理部以典型的案例在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上,以血的案例警示实习生,引起低年资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提高职业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职业损伤。
2.2带教老师未让低年资护理人员严格按操作流程执行。规范操作流程是避免发生针刺伤的关键环节。我们在进行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中,尤其是操作完毕后物品的正确处理机整理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考核。护士做任何操作都应推治疗车或端盘,带锐器盒。本次调查中有10人都是操作未带锐器盒引起的,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操作强调操作完毕后物品的正确处理及整理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考核。护士长要求低年资护理人员正确执行操作流程,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2.3心里素质差。低年资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不稳定,操作不熟练,心慌则乱,容易导致针刺伤,造成血液传播。发生针刺伤后产生非常强烈的情绪变化,主要表现为担心、害怕、沮丧、紧张、自责和职业厌恶感,严重者产生心里阴影。
2.4护理技术差,重复穿刺更换针头时容易引起误伤。
2.5选用安全的医疗用物。安全的医疗用物有助于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应使用安全留置针输液,减少静脉输液和拔针照成的针刺伤。利器盒开口要大,建议厂家改进利器盒盒口广度以利于护士方便操作,减少处理利器盒不慎被针刺。
3小结
本研究用质性研究的方法研究了18名低年资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真实体验,分析了低年资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对策,反映出护士针刺伤后心里精神变化及其对生活、工作的影响护士长应严格监督低年资护理人员按规范的操作流程执行,加强低年资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红红,杨敏,何国平,等.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其预防对策.实用预防医学,2002,9(6):666-668.
[2]谢红珍,聂军.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4-56.
[3]陈长香,李建民,张艳,等.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2004,19(17):15-16.
?
-全文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