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研究.docx

对外汉语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对外汉语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研究

?

?

王慧

【摘要】本文论述对外汉语中的民俗文化教学,针对对外汉语中民俗文化教学所选教材不够适用、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开发适宜的民俗文化教材、发挥教师的文化引领作用、增设各类文化体验活动等措施,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民俗文化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民俗文化教学

GA

0450-9889(2018)02C-0137-03

近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要真正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单教语言远远不够,还必须同时教授汉语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对外汉语中的民俗文化教学情况,我们对陕西十几所对外汉语教学单位(多数为高等院校)的汉语教师、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考察了来华留学生对民俗文化的了解情况和汉语教师对民俗文化的教学情况,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留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目前的民俗文化教学活动却并不都持满意态度。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认为民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所选教材不够适用。目前通行的对外汉语民俗文化教材主要有《中国民俗文化》(柯玲)、《中国民俗文化》(王衍军)、《中国风俗概观》(杨存田)、《中国民俗》(舒燕)等。这些教材风格各异,包含的文化专题丰富多样,有的还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但无论是文化教材,还是专门的民俗文化教材,目前均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教材的叙述语言偏难。在这些教材中,超纲词汇都较多,每篇文章的注释词汇达到几十个,这给学生的阅读带来极大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除了超纲词汇,教材中还存在许多难度较大的语法句型。因文化类教材以介绍文化为主要目的,较少涉及语法学习的内容,一些语法难点缺少相应解释,或解释得不够详细清楚,这无疑影响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加大了学习难度。

2.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过时或受地域限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民俗文化是人民大众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它具有传承性,也具有时代性,许多民俗文化正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如婚禮习俗在古代十分烦琐,要有“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现代的婚礼习俗虽保留古代婚礼习俗的一些价值观念,但在形式上已简化了不少,只剩下“三礼”——议婚、订婚、嫁娶。但我们发现,许多对外汉语文化教材在谈到婚礼习俗时,仍大谈“六礼”,这无疑影响了学生对现代民俗文化的准确理解。

另外,文化类教材还受到地域的限制。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具体呈现形式。目前针对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教材并不多见,大多数教材仍以广义的中华民俗文化为主。涉及某些地域的民俗文化事项(如各地的饮食习俗、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等),并不能被身处其他地域的学生所亲身体验,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3.教材内容安排过多,在教学课时的限制条件下,给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困扰。目前出版的各类民俗文化教材,涉及的民俗内容都十分广泛,包含的章节较多,如《中国民俗文化》(王衍军)包含十二章,共计四十八节,《中国民俗文化》(柯玲)包含十四章,共计四十五节。目前开设有民俗文化课程的教学单位,一般将该门课程的教学时数定为一个学期,约48个课时。在超纲词汇较多、语法难点频现的情况下,这无疑给教学任务的完成带来极大挑战。

4.一味追求文化知识的罗列,缺少文化内因的揭示。目前的对外汉语文化类教材编写内容范围广泛,涉及交际、服饰、饮食、岁时节日、民居、出行、娱乐、语言等各类民俗文化,不仅包括汉族习俗,还包括各类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可谓包罗万象。但这些教材多是对各类民俗文化知识的简单罗列,缺少相应的民俗解说,隐含在民俗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调查发现,对外汉语文化课或民俗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参差不齐,课堂教学方法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提高:

1.教师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缺乏切身体验。目前对外汉语中国文化课或民俗文化课主要以课堂上的课文讲解为主,影像资料欣赏为辅。教师讲解内容主要包括生词读写、课文介绍、课后练习等几部分,教学特色不够明显。在课堂上,学生以教材作为学习的主要依据,只是被动间接地了解文化知识,对绝大部分的民俗事项并无切身体验和感受。

2.本土地域文化内容涉及较少。教师的课堂讲解多以课本为纲,由于教材编写地域性的限制,本土地域民俗文化内容在课堂中介绍的比较少。许多教师已经注意到了教材的地域性限制,如在讲解饮食民俗文化时,会有意识地

文档评论(0)

183****97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