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加坡的福建文化--宗教信仰篇
闽人移居新加坡的历史,可溯自14世纪。移民中以泉州、漳州、福州府属县之人士居多。当时福建帮内的主要领导成员,大都是从马六甲移居新加坡的漳州和泉州的商人,人口众多,财力也居于各帮之上,凭借着这两项优势,振兴与建供本帮同仁祭祀、聚传的寺庙,成了他们增强地缘凝聚力的主要形式。
天福宫的兴建,象征新加坡由流动人口过渡至定居社会。这座当年全岛最大规模的建筑物,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多年的努力才完成。后来还荣获御赐匾额,无形中已成为华社的宗教中心。天福宫虽是闽帮庙宇,但以它规模的宏大,香火的兴旺,无疑为全新人民崇奉的神祗,进而超越帮派的藩篱。天福宫在1973年被列为国家古迹,此后,福建会馆陆续耗资为其进行好几次的修复工程,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1998年。福建会馆耗资四百多万元,历时整整3年才完成庞大的修复工程。修复后的天福宫在2001年获得4个奖项,包括联合国所颁发的“教科文组织亚太2001年文化遗产古建筑奖”。1840年,闽帮建天福宫于华商汇集的直落亚逸街,福建帮总机构也由恒山亭迁移至天福宫。临海的直落亚逸(巫语水湾之意)天福宫落成后,成了航海者必到之处。凡南来或北归的华人,都把船舶碇在宫前,然后向妈祖娘娘祈求“海不扬波,平安返国”。
梧槽大伯公庙于1847年建于劳明达,并于1920年和1928年重修和扩建。百多年前的劳明达街,叫做梧槽路,如今地名更改,但后人仍旧称之为“梧槽大伯公”。该庙由昔日漳泉侨民所创立,在19世纪中叶,具有秘密会社的色彩。今日,该庙已发展为一单纯的宗教庙宇。梧槽大伯公庙
当章方琳于1881年集资重修金兰庙时,该庙已从一私会党组织变成给公众拜祭的纯宗教庙宇。60年代初,金兰庙信托委员会鉴于该庙为福建先民所建,表示愿将产业托交福建会馆管理,会馆经多次开会研讨后,终于接管过来。1988年8月27日,金兰庙旧址受征用而换得金殿路现址施工重建。新庙由福建会馆独资建成。金兰庙座落于丹戎巴葛附近的寅杰路与纳斯路的交界处,俗称「菜市仔」。由永春和泉州邑人创立于道光十年(1830年)。当时新加坡开埠才十一年,各集团纷纷结社以保障各自的利益。金兰庙正是开埠初期闽帮“桃园结义”秘密会社的活动中心。金兰庙
凤山寺于1978被列为国家古迹,曾将作为学校为附近村落的孩子提供上学的机会,凤山寺旨在祭祀幸运之神——广泽尊王,秉承了中国南方宫殿式建筑的传统风格,建筑大殿与门廊富丽堂皇,而其中的中国精美木雕在光线的映射下会泛出独有华美光泽,与大殿门廊交相辉映。四根盘龙花岗岩石柱以及屋脊处两条镶有珍珠的巨龙,可谓凤山寺的镇寺之宝。凤山寺是一座清幽、古雅、精美的百年古庙,自2005年起,逢新年前除夕夜,凤山寺都会彻夜灯火通明,开放给市民进香祈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合家安康。凤山寺是一座位于新加坡的中国寺庙,建造于1908至1913年间,由移民新加坡的福建南安人建造,建筑材料也是从中国进口的。寺庙建立于一个小山上,曾经站在寺庙内就可看到远处的大海。凤山寺
曾先后于1981年、1998年两次重修,使保赤宫修旧如旧,富丽堂皇。在新加坡,陈姓中名商大贾,社会贤达和大慈善家颇多,实力和声望显赫,在南洋华人中家喻户晓,在中国知名度颇高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则是其中之一。保赤宫的前殿供奉各路神灵,后殿为供奉陈氏先人灵位的宗祠。其殿宇之辉煌,雕饰之精美,在新加坡的华人宗祠中无与能及。如今,它除了仍有传统的宗亲联谊、宗教教化功能之外,随着该庙被列为新加坡古迹,也成为了现代人了解新加坡历史的一个窗口。在新加坡既是庙宇,但更准确来说应是陈氏宗祠,它在新加坡具有显赫的地位。保赤宫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由陈笃生(新加坡陈笃生医院的捐建人)之子陈金钟和陈金声(新加坡自来水捐建人)之子陈明水合力创建于1876年,原本是陈氏宗亲奉祀祖先的祠堂。宫内供奉开漳圣王,两厢供奉各路神灵。1974年被列为新加坡国家文物古迹保护单位。保赤宫
麟山冢的山主是麟记号,东主颜应麟在1884年12月19日签了一份契约,将麟记山的一些地段,交给当时福建会馆董事陈金钟、邱正忠与蔡绵溪,作为经营坟山之凭据。三位信托人相继去世后,麟山亭便归福建会馆管辖。远在光绪11年(1885年),麟山亭便已经建立了。庙的附近便是华人坟山——麟山冢(或名麟记山)。1923年9月18日正式封冢,40多年后政府征用坟山,仅留下该亭还继续伫立在麟记路上。麟山亭
谢谢观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