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美学精神的艺术价值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先秦美学精神的艺术价值研究

?

?

宁铂

摘要:先秦美学是中国美学系统的重要发端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哲学家,如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他们的美学属于哲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关键性的美学范畴,如“道”“气”“象”、“兴、观、群、怨”等。不仅直接影响了后世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还对后世的审美思想及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在中国山水画中,便是唐代意境说的产生。“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说在唐朝已经产生,而追根溯源则可以追溯到老子和庄子。元朝创立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图就是孔子比德思想下的艺术创造。在社会价值上,强调“美”与“善”统一,内容和形式作为对立又不可分割的部分必须相互协调,达到“和”的境界,才能形成好的切合时代的艺术作品。不仅如此,先秦美学在人生价值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受庄子的哲学观的影响,中国人在精神上追求自然洒脱的情感境界和恬淡的心性的修为,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圆融淡然。

关键词:先秦;美学;现代;价值

:B83-092:A:1005-5312(2018)14-0167-02

一、前言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道的: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世界上大部分的核心文化起源于此,而此时立足于世界并取得长足发展的国家有古希腊、古代中国和古印度等。这个时间段正是西汉之前的先秦。儒道文化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形成了中国儒释道三家思想的雏形。

不仅如此,叶朗也在中国美学史刚要中提到了先秦美学的重要作用,这是一个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殷周的宗教神学统治发生动摇,旧的观念纷纷瓦解,出现了一个思想解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得先秦成为美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

二、老子的美学与唐代山水画

(一)老子论“有无虚实”

道气象的理论对后世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宗炳讲澄怀味道就是指这种观看生命本体的力量。而庄子提出的象罔同样是摒除象和物的结果,所以庄子讲心斋坐忘,讲“厉与西施、道通为一”,都是观道的结果。道有“无”跟“有”的双重属性,同时天地万物也都是“无”跟“有”的统一,“虚”跟“实”的统一,因此有无才会有,有无才能流动,才能生生不息。《老子》第十一章写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说的就是“无”的作用。”老子的思想影响了“气韵生动,命题的产生,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形成了中国画核心的留白理论。

(二)唐代山水画中的“意境说”

体现在中国山水画中,便是唐代意境说的产生。“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说在唐朝已经产生,而追根溯源则可以追溯到老子和庄子。刚开始只是意象说,如王昌龄《诗格》中写道:“久用精思,未契意象”。而境的产生使意境说达到了真正的成熟。其中,区分意境说意义的当属王昌龄的《诗品》。它首次表明了意境说的本质,就是“象外之象”。这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书画中留白的产生。笪重光说到过:“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里,表现着同样的意境结构,代表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

宗白华在《美的历程》中写道:“中国人对道的体验,是“于虚空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

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强调山水画的意象应该是“意”与“象”的契合,应该包含“景外意”、“意外秒”,从而引发无限的情思。他说:“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郭熙通过烟媪,留白表达的正是这种看此画令人此心的春日心境,这是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个命题的重要发展。

三、古今艺术中的儒家美学

(一)元朝“梅兰竹菊”画与“比德”说

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带领者,以其经世之才提出了最高的“仁”的精神境界。他的美学的出发点是探讨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他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最能体现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于是他增删《易传》、修改《诗经》。他认为艺术在社会正货中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并且由仁出发阐述了一系列命题。《论语》有两段记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侑》)孔子可以三月不知肉味,从韶乐里获得了巨大的审美享受,获得的原因是“尽善尽美”,符合“仁”的要求,

文档评论(0)

180****9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