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事件类新闻中态度资源对比研究.docx

中外事件类新闻中态度资源对比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外事件类新闻中态度资源对比研究

?

?

王聪聪潘江欣

摘要: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了《中国日报》与英国媒体BBC对于原腾讯主管、原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春宁贪腐一案的相关报道。通过对中西方媒体针对同一事件所撰写的事件类新闻中的态度系统的分析,有如下结论:中英文报道的篇章结构和事实顺序的安排上存在差异;语篇中所使用的评价手段及评价的主要对象不尽相同。

关键词:《中国日报》;BBC;事件新闻;态度系统

:H315:A:1673-2596(2018)09-0075-04

自“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以来,中国借助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努力寻求共商、共建、共享的互利合作模式。这种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在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这种政治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形象的构建对相关意识形态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形塑离不开话语,因为话语是建构意义与关系的媒介[1]。企业形象在受众的认知及评价中的传播又离不开媒介话语,因为媒介所制造的话语是意识传播和受众解读最直观的载体之一[2]。本文通过对跨文化语篇中形象建构的对比研究,探讨中西主流媒体是如何通过话语对同一事件作解读的,揭示其对同一事件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所持态度是否存在异同。

一、事件新闻

事件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如灾难、政治暴力、犯罪、经济衰败等,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此类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采取的是直白式描述手法,好像报道者就在事发现场[3]。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本文所选文本是中西主流媒体对原腾讯主管、原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春宁贪腐一案的相关报道,属于突发性事件新闻。该事件横跨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涉事人员被批捕之后,在国内和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国内媒体《中国日报》、国际媒体BBC都对该事件做了详实的报道。

尽管事件新闻的目的是揭示客观直白的事实,但报道者的态度、观点和立场做不到完全“中立”和“客观”,其篇章结构的安排及选词用词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国外的学者Bell[4]、Fairclough[5]、White[6]等对这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内研究新闻语篇的学者主要有王宗炎[7]、齐沪扬[8]、李元授[9]、王振华等。

二、态度系统

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的一个次系统。评价理论是Martin于20世纪90年代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发展而来,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MartinRose认为“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10]。它包含三个次系统,除态度系统之外,还有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三个次系统中,态度系统处于中心地位。每个次系统又有各自的子系统,具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因篇幅有限,介入资源及极差资源分布的异同须另辟文研究,在此不纳为研究范围。本文仅研究各媒体对刘春宁事件报道中的态度资源分布及异同,以期窥视中西主流媒体对同一事件所持态度的异同,并进一步揭示其异同背后的深层原因。MartinWhite认为态度是表达情感的方法。在语篇研究中,对态度资源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语篇中所含的情感,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隐形的还是显性的,从词汇、句法层面上将其揭示出来,并试图从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方面分析原因。如上图所示,态度系统包含情感、判断、鉴赏三个次系统。

情感指人们内心流露出来的感性表达,是一种情感反应,一般通过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和某些表示态度的词汇来体现,包括品质、过程和评注。如下列例子中,《人民日报》评论员用“温暖人心的”这一性质词语完成了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评论。

例1:如今,这一温暖人心的论断已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判断指依据不同的准则对被评价者的行为举止进行正面或负面的评价,包含两个方面:社会认同和社会制裁。社会认同的正面或负面含义受到道德上的褒扬或贬抑,社会制裁的正面或负面含义在法律层面上受到表扬或谴责[12]。如下列例子中,《钱江晚报》评论员通过对保育员动作的描写,对保育员做出了负面社会制裁的评注。

例2:面对这样弱小无助的生命,保育员一次次将疑似芥末涂在小孩嘴巴上,下狠劲地推搡孩子,看不出有任何恻隐之心。

鉴赏是评价者运用美学的价值观念,对被评价者(文本、行为或自然现象)做出的评价,包含三个方面:反应、构成、价值。如下例中,《人民日报》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做出了“绵长的”和“璀璨的”感叹,属于价值鉴赏。

例3:唯有如此绵长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才能孕育出处乱不惊的大国复兴。

本文基于态度系统的框架,对中外事件新闻中的态度资源,即情感、判断、和鉴赏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试图找出中外主流媒体对刘春宁事件态度的差异性。

三、事件

文档评论(0)

189****9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