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加味蒲连复胃汤治疗胃癌前病变35例临床疗效观察
?
?
【摘要】目的观察舒肝和胃,清热解毒中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采用自拟加味蒲连复胃汤治疗,对照组30例用胃康灵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8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连复胃汤治疗胃癌病变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中医治疗加味蒲连复胃汤
胃粘膜非典型增生是胃癌前病变的一种病理类型,与胃癌的关系密切相关。积极治疗胃粘膜非典型增生是抑止胃癌发生的有效方法。自2006年以来,我们在临床上用疏肝和胃,清热解毒法治疗胃粘膜非典型增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均为2006年6月—2011年3月间在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患者,按出生日数单数为治疗组,双数为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45岁、年龄最大者72岁,平均65.2岁;病变程度:轻度10例,中度20例,重度5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者46岁,年龄最大者71岁,平均年龄64.8岁;病变程度:轻度8例、中度18例、重度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胃癌防治研究协作组病理组制定的胃粘膜非典型增生诊断分级标准。轻度非典型增生:黏膜结构和上皮细胞的异型性很轻微,仅限于粘膜浅部;中度非典型增生:胃粘膜结构和上皮细胞异型较明显,达粘膜层1/2以上;重度非典型增生:胃粘膜结构和上皮细胞异型性非常明显,达粘膜全层。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以疏肝和胃,清热解毒为治则,自拟加味蒲连复胃汤:蒲公英15g、黄连10g、香附10g、黄芪15g、薏苡仁30g、柴胡10g、山慈菇10g、灵芝10g、莪术10g、全蝎5g、白花蛇舌草30g、
2.2对照组:服胃康灵胶囊,每次4粒、每日2次。两组均以20天为1疗程,服药3个疗程,疗程间停药5天,每疗程进行1次活检。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以最后一次病理结果作为疗效指标。治愈:胃黏膜结构和上皮恢复正常。显效:病变程度减轻二级,即重度变为中度,中度变为轻度。无效:病变程度无变化。
3.2结果两组疗效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4.讨论
胃癌前病变是指胃粘膜中较易转化为胃癌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包括非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胃癌前病变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炎等癌前疾病。据资料显示,非典型增生在胃癌中的发病率为37.8%,其与胃癌的关系已被国内外学者肯定。研究胃癌前病变发生胃癌的机制及如何使其逆转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关键。我国学者在中医药治疗癌前病变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疗效,治疗方法有辨证治疗、中成药治疗和自拟方法治疗等,效各家报道不一。笔者观察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非典型增生的患者,中医辨证属脾胃亏虚者占42%,属肝胃不和者占44%。因此从疏肝健胃立论以治其本。胃属阳多火,肝郁日久也易化火犯胃,因此配以清热解毒以治其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自拟加味蒲连复胃汤,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蒲公英对人体的癌细胞有抑制作用,黄连通过上调抑癌细胞基因,下调促癌基因,诱导胃癌及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白花蛇舌草可增强NK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功能,具有抗肿瘤作用;灵芝虽不能直接杀死癌细胞,但能诱使体内产生抗肿瘤的细胞因子和干扰素,从而起到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效果;黄茋中所含的黄酮具有抗自由基,防基因突变的作用;薏苡仁能提高NK细胞活性,改善淋巴细胞比值,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使肿瘤细胞进入休眠状态。中药能够逆转癌前病变,并非某种成分单一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种成分的综合效应产生的,作用的靶点各不相同,机理相当复杂,尚需深入研究。中药对促癌基因,抑癌基因,抑癌转移基因及癌细胞凋亡基因作用的研究日益深入,中药通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细胞过度增殖,抑杀HP,诱导促进细胞分化成熟等多种途径来逆转癌前病变。[1]
参考文献
[1]董昆山主编.现代临床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74~76.50~53.
?
-全文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