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的路径探析①.docx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的路径探析①.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的路径探析①

?

?

刘萍,钟军,钟小要

[摘要]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结合当前研究生思想行为特点,从教育生态学花盆效应、耐度最适、教育节律、社会群聚性和群体动力关系等原理的视角来探索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策略。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研究生;思政教育

[]G641[文献标志码]A[]2096-0603(2018)01-0022-02

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在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引入教育生态学理念,发挥多元因素的育人功能,对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造就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研究生思想行为特点

1.部分研究生,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研究生,他们的绝大部分精力投入课题研究和实验,为了得到学分,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死记硬背一些政治理论通过考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多流于形式,直接影响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

2.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学业、就业、经济、婚恋、人际交往等实际困难及压力,思想复杂而起伏多变,再加上部分研究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一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研究生生活、学习和科研环境比较分散,集体学习、活动时间有限,容易导致集体意识淡薄,使研究生思政教育凝聚力弱,集体活动较难组织,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难度加大。

4.部分研究生认为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就可以了,一头埋进学习科研之中,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忽视了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教育生态学原理对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启示

教育生态学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Cremin)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1]。笔者拟将教育生态学的花盆效应、耐度最适、教育节律、社会群聚性和群体动力关系四个基本原理引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之中,以期提供一些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路策略。

(一)花盆效应

花盆效应指封闭、半封闭的教育群体或教育系统易使学生脱离现实生活,一旦离开了学校这个狭小的环境,学生就会变得无所适从、难以发展。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学生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个体。作为个体,要融入整个生态系统中,向系统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发展、和谐共生。只有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才可能挣脱学校这个小系统的局限,实现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

(二)耐度最适

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系统在自身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此范围内主体能很好发展,否则将走向反面。在高校生态系统中,学生与校园生态系统中的各生态因子相互影响与制约,但都有其忍受的范围,如果在忍受范围内则适应其发展,反之,则阻碍了其发展。因此,在对研究生思政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对“度”的把握,及时发现学生对压力的承受度,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予以解决。

(三)教育节律

教育节律客观存在,按照教育节律的正常运转机制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会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有各种生理节律,如果教育节律不与人的生理节律相适应,就会造成混乱,得不到预期效果。研究生也是处于在“入学—在校学习—毕业”的节律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要求教育工作应有每个阶段的重心[3]。

(四)社会群聚性和群体动力关系

在自然界,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具有群聚的特点。与生物群聚性一样,在教育生态过程中也有各式各样的社会群聚性,其群聚程度影响群体的动态,每一种教育群体也都有自己最适当的群聚度。群体动力是指群体各成员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多的是同辈群体,同辈群体之间更容易对规范产生认同感,从而大大提高群体的凝聚力,进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研究生思政教育要发挥群体动力的正向作用,如合作、共生、有序竞争等,避免其负面作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4]。

三、基于生态教育学的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策略思路

(一)吸收外部資源,拓展学生实践载体

为克服花盆效应产生的负面影响,笔者所在学院坚持实践育人理

文档评论(0)

134****48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